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首师大文艺学博士文库)(DX)
定 价:78 元
- 作者:荣光启
- 出版时间:2015/3/1
- ISBN:9787516158135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07.209
- 页码:41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这是汉语学界第一部谈论“现代汉诗的发生”的专著。“现代汉语诗歌”(简称“现代汉诗”)理念是看待新诗 的一种眼光,旨在强调新诗是一种现代汉诗,强调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连续性,这一视角乃力求在关注诗歌“发生”的问题时紧紧抓住“现代”(现代经验)、 “汉语”(现代语言)、“诗歌”(一种文类必有的形式特征)三要素,强调对诗歌本体特征的自觉。“作为一种以‘白话’为语言、以相对‘自由’的诗形为体式 的现代诗歌文类——‘新诗’(其初期形态为‘白话诗’)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作者从这一问题出发,考察了晚清“诗界革命”前后至五四期间“现代汉诗”形成 过程中“现代经验”、“现代汉语”、“诗歌文类特征”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凸现它们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冲突、纠结、互动与生成。新诗研究专家孙玉石先生称 此著是“‘诗界革命’与新诗发生期研究的突破性思考”。
荣光启,男,农历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廿日生于安徽省枞阳县。2005年7月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 艺学专业。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新诗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著有《“自由”的年代与困难的诗歌——六十、七十年代出 生的中国诗人论》(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等;编有《〈小站〉:海子第一本诗集》(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那幸福的闪电”—— 海子经典短诗精选(附:海子佚诗五首)》(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等。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4ACW001)《中国诗歌通史》现代 卷部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的基督徒文学”研究》(14BZW145)。2009年6-9月,为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波士顿)访问学 者;2010-2011学年,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费曼项目(Freeman Fellowship Program)学者。
导言探寻“发生”的理路
一 “现代汉诗”的诗学理念
二 现代性的言说诉求,
三 “新诗”与“新文学”
四 诗歌本体的谈论
上篇 寻求新的言说方式
第一章 “言文一致”的想象
一 言文相“离”的焦虑
(一)必要的分辨
(二)汉语言文“不相合”
(三)“传世之文”与“觉世之文”
二 “言文一致”的寻求
(一)与“文言”对立的“白话”
(二)“白话”对“现实”的分担
(三)“二元”态度的问题
(四)“言文一致”的提法
(五)激进的拼音化方案
三 语言变迁的自身特性
第二章 汉语内部的通道
一 从“文字问题”到“文学问题”
(一)“汉文问题之中心”
(二)“文学”的解决思路
二 “工具”革命与“形式”追求
(一)“白话”:“文学工具的革命”
(二)“文法”:语言内在结构的“疏通”
三 “有意的主张”:现代性的文学必需
第三章 “国语”的“文学生成”
一 “国语”:现代性的语言目标
(一)“国语”概念的来源
(二)“标准”:“选定”还是“建设”?
二 “文学”的生成方式
(一)对“白话诗”合法性的质疑
(二)“政治运动”还是“文学革命”?
(三)“说话”与“书写”的相互生成
三 “汉语”与“诗”的问题
(一)“母语”、“传统”与汉字
(二)“历史连续性”的必要体认
(三)对“新诗”的态度
下篇 诗歌作为特殊的言说
第四章 经验、语言与形式(上):晚清诗的内在矛盾
一 语言符号的更新
(一)“新名词”的意义
(二)政治性的革命方案
二 形式秩序的力量
(一)“新语句”与“古风格”
(二)古典诗的“程式”与“归化”
三 彰显矛盾的写作
(一)有意试验的文本
(二)形式上的挣扎与牺牲
(三)汉语言说方式的“维新”
第五章 经验、语言与形式(下):白话诗的句法转换
一 古典诗的美学机制
(一)汉语诗的“词法”
(二)近体诗的句法与意象
(三)形式与经验的矛盾
二 白话诗的“说话”方式
(一)“刷洗过的旧诗”
(二)寻求诗体的“解放”
(三)经验对形式的冲决
三 句法转换与语义生成
(一)白话诗的句·法结构
(二)汉语的“严密化”
第六章 破坏中的期待:白话诗的诗意生成机制
一 必要的“形式”策略
(一)“须讲求文法”
(二)“文法”与“八事”
二 新的意义“对等原则”
(一)“隐喻”与“用典”问题
(二)“限度”与新的可能
三 诗歌语言的“符号学”
(一)“务去烂调套语”
(二)反“神话”语言
(三)大于“内容”的诗歌“修辞学”
四 新诗“具体的做法”
(一)哪一种“具体性”?
(二)“'精密'的幻觉”
(三)感觉与想象的“具体性”
(四)“新体诗的音节”
余论关于一种现代诗歌文类的确立
附录“标准”与“尺度”:如何谈论“现代汉诗”?
一 辨析:“标准”与“尺度”
二 当代诗歌:本体认识无“标准”
三 “现代汉诗”:对新诗的一种谈论方式
四 深度个体言说:经验的尺度
五 对“现代汉语”的自觉:语言的尺度
六 诗之本体的意识:形式的尺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
郑敏先生谈论问题的两个立足点‘汉语’和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也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这些见解“给了我们许多启发”。但作者用更多篇幅,从历史和学理上,从语言学理论的认识上,提出这样的批评意见:郑敏先生忽视了无论是汉语还是传统中国诗歌,“都同样处在现代性的境遇中,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接纳新的经验意识、生成新质的过程。如果只以传统的汉语和诗歌为凝定的‘标准’,看不到或不以为它们也是处在历史的变动之中,只看到至今尚在‘建设’甚至某些方面仍在‘尝试’之中的新诗在起步之初的稚嫩和百年之间的缺陷,很容易出现批评的错位现象”。作者在书中将论证焦点引向“白话能不能作诗”的核心问题,认为“我们从语言和它的使用关系来看,胡适并没有改变汉语的符号系统和它‘本质’的东西,他的改革只是以文学的方式在汉语内部寻找一条通向现代性的通道。他的语言改革与同时代人或更换汉语符号系统或实行‘文言’和‘白话’二元分工的态度相比,差别甚大。汉语经过白话文运动、欧风美雨的洗礼之后,尽管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汉语已经是一种面向‘新世界’、现代经验、意识敞开的状态,既在吸纳新的现实经验,也在与传统对话、接纳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