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为审辩式思维概论,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的理论基础、审辩式思维的价值和意义、审辩式的形态辨析、审辩式思维的培养以及审辩式思维的测量工具。下篇为审辩式思维论证举例,由24个案例组成,分为道德与人生历史与现实文学与艺术教育与教学等四辑。这些案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审辩式思维,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己的审辩式思维水平,也可以用于审辩式思维课程的教学。
审辩式思维是创新型人才*重要的心理特征,它不仅是创造力的源泉,更是理性和民主社会的基础。现代教育*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本书上篇系统而简明地介绍了审辩式思维的概念和理论基础,指出了它的价值和意义。*见功力的,是作者结合图尔敏论证模式,对审辩式论证所做的阐述,以及作者根据自己的学术专长所开发出的审辩式思维测试工具。下篇分别从道德与人生历史与现实文学与艺术教育与教学等四个领域,选择若干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以审辩式思维加以论证,用以体现审辩式思维的方法和取向,启发读者做进一步的深思。本书的出版,必将对推动审辩式思维在我国教育界的应用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2015年12月7日18时,北京市首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实行一系列严格管控举措: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停课,公车基本停驶,重型车辆禁止上路,室外施工停止作业。雾霾,正在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和国民健康的严重问题。雾霾来自哪里?今天,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9%,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各国总面积的7.2%。但是,中国钢产量占全球钢产量的46.3%(2012年数据);中国煤炭产量占全球煤炭产量的48.3%(2011年数据);中国造船吨位占全球总吨位的41%(2012年数据);化肥行业的主要产品是尿素,中国尿素产量占全球尿素总产量的45%(2009年数据)。显然,雾霾是高资源消耗、高污染、劳动密集、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在中国经济中比重过大的后果,是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后果。2015年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写道: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习近平总书记说: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李克强总理说: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为着力点。产业结构升级,要靠创新型人才。没有人才,没有想象力,没有创新性,调整经济结构就是一句空话。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系统至今尚不能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同志当面向温家宝总理讲: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2010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大学参加五四纪念活动时讲: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正是由于认识到今日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习主席呼吁:创新! 创新! 再创新!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创新始于对成说的质疑,审辩式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是非常值得期许的、核心的教育成果。在许多教育文献中,高度强调发展学生的审辩创新思维(critico-creativethinking或critical&creativethinking)。对世界各国教育均有所了解的人几乎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与发达国家相比,今日中国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不仅是创造的源泉,也是理性和民主社会的基础。互联网上的左右两派都普遍存在缺乏审辩式思维的严重问题,不讲逻辑、激情四射,开口闭口脑残。这是公知和愤青的通病。由于缺乏审辩式思维,许多人相信存在唯一的正确答案,相信自己所摸大象的经验是唯一真实的经验。于是,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一个乌托邦、一个梦想、一个真理,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甚至从网上的互殴发展到网下的约架。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能够理解:对于一个理论、一个观点的论证,不是一个可以立即得到答案的实验室研究,不是一场可以决出胜负的球赛。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百年,它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仍然是争论激烈的话题。五四已经过去了近百年,它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仍然是学术界争论激烈的话题。罗斯福新政已经过去了80年,经济学界和政治学界对其得失成败仍然存在巨大争议审辩式思维者知道:一个新理论、新观点被接受,一个旧理论、旧观点被放弃,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论证过程。持有某种观点的人完全将自己的论辩对手说服的情况很少,持有某种观点的人将所有的论辩对手说服的情况也很少。审辩式思维的要义是:对自己的真理要真诚,陈述自己的真理要旗帜鲜明,坚持自己的真理要勇敢;对别人的真理要包容,攻击别人的真理要谨慎。纽约的9·11、巴黎的11·13恐怖袭击、乌鲁木齐的7·5暴恐事件、昆明的3·1暴恐事件……所有这些,都显示出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已经构成人类的新威胁。而那些缺乏审辩式思维的人,那些对他人的真理不尝试予以理解、予以包容的人,很容易成为极端主义或极权主义的俘虏。因此,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应成为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等各个学习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是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在内的各个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提高国民的审辩式思维水平,不仅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也有利于理性民主社会的建立。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国民素质。依靠那些不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依靠那些对自己的真理不真诚、言不由衷、阳奉阴违、不敢坦承、不敢坚持的人,依靠那些对别人的真理不包容、拍砖抡棒、杀气腾腾的人,不可能真正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在这本书中,我们讨论了什么是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应当怎样培养、怎样测量,并提供了许多发展学生审辩式思维的案例。我们希望这本书可以为教师、家长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发展学生、子女的审辩式思维。
谢小庆,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测量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测验专业委员会理事。曾长期从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研究工作;主持开发了广泛应用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持开发了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曾受国家语委委托主持汉字应用水平测试(HZC)的命题工作。作为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持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的开发工作。作为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了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共同主持的汉语能力测试(HNC)的开发工作。
上篇 审辩式思维概论
第一章 引论…………………………………………………………… 3
第一节 审辩式思维的概念和发展过程………………………… 3
第二节 关于审辩式思维的学术共识…………………………… 5
第三节 本书作者审辩式思维的理解…………………………… 12
第二章 审辩式思维的理论基础……………………………………… 14
第一节 审辩式思维的哲学基础………………………………… 14
第二节 审辩式思维的科学基础………………………………… 18
第三节 审辩式思维的东方传统文化基础……………………… 19
第三章 审辩式思维的价值和意义…………………………………… 23
第一节 作为教育革命的审辩式思维…………………………… 23
第二节 作为创造力的源泉的审辩式思维……………………… 32
第三节 作为现代民主社会基础的审辩式思维………………… 37
第四章 审辩式思维的形态辨析……………………………………… 41
第一节 审辩式思维与大批判思维…………………………… 41
第二节 审辩式思维与分析性推理……………………………… 42
第五章 有效论证……………………………………………………… 45
第一节 审辩式论证……………………………………………… 45
第二节 图尔敏论证模型………………………………………… 52
第六章 审辩式思维的培养…………………………………………… 61
第一节 中国留学生关于审辩式思维教学的感受……………… 61
第二节 《德尔菲报告》关于审辩式思维教学的建议…………… 63
第三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学习…………………………… 65
第七章 审辩式思维的测量工具……………………………………… 71
第一节 审辩式思维水平测试(CTT) ………………………… 71
第二节 华生格拉瑟审辩式思维测试………………………… 97
下篇 审辩式思维论证举例
第一辑 道德与人生………………………………………………… 105
示例一 人的能力有高低吗? ………………………………… 105
示例二 做女强人,还是做贤妻良母? ………………………… 107
示例三 选择事业,还是选择爱情? …………………………… 111
示例四 让梨的孔融是善是伪? ……………………………… 113
示例五 先人后己是美德吗? ………………………………… 115
示例五 拐卖儿童罪的量刑是否过轻? ……………………… 117
第二辑 历史与现实………………………………………………… 119
示例一 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否正确? ………………… 119
示例二 孔子学院是面子工程吗? ………………………… 121
示例三 北京公交该不该涨价? ……………………………… 123
示例四 青蒿素的成功可能改变有些人对中医的偏见吗? …… 125
示例五 肯尼迪兄弟面临的艰难选择………………………… 127
示例六 卡梅伦为什么向支持苏格兰独立的人们致敬? …… 129
示例七 新加坡的威权政治可以效仿吗? …………………… 130
第三辑 文学与艺术………………………………………………… 132
示例一 黛玉宝钗,你喜欢谁? ………………………………… 132
示例二 留在天堂做魔鬼,还是回到地狱做天使? …………… 134
示例三 该不该放走朗德纳克? 该不该处死郭文? ………… 136
示例四 《项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140
示例五 用不懈的质疑挽救生命……………………………… 142
第四辑 教育与教学………………………………………………… 144
示例一 怎样看待中国教育的现状? ………………………… 144
示例二 什么是语文? ……………………………………… 147
示例三 是否恢复高考全国统一命题? ……………………… 153
示例四 是否将英语纳入高考必考科目? …………………… 155
示例五 如何看待衡水中学模式? …………………………… 157
示例六 怎样对待上课看微信的学生? ……………………… 158
参考文献………………………………………………………………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