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冬华著王岳川主编的《杨晦评传/中国当代美学家文论家评传》是《中国当代美学家文论家评传》的一种,全面展现了杨晦先生在文艺理论等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坚忍不拔的思想个性。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杨晦开始从事中外文艺批评,对曹禺的评论尤见功力。20世纪50年代以后,杨晦的学术视野扩展到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史,对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思路明晰,叙述全面,文笔平实。
詹冬华著王岳川主编的《杨晦评传/中国当代美学家文论家评传》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国20世纪的美学大家和文论大家的精品文化书。该书对杨晦的学术成果和贡献进行客观的评价,钩沉起学术经历和人生趣事。本书图文并茂,客观、精准的评述了传主的思想与人生,文字简洁、精练。
詹冬华,江西都昌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博士。现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一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师大首批青年英才培育资助计划”人选。曾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西省首届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论文类一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时空美学研究”,著有《中国古代诗学时间研究》《不惑卮言:文艺理论与艺术批评论稿》。
自 序
第一章 大地之子
一、幸福童蒙
二、忧患少年
三、命运转折
第二章 五四英雄
一、初人北大
二、火烧赵家楼
三、沈阳星火
第三章 解囊铸钟
一、另铸新钟
二、“粗暴的灵魂”
三、寂寞箜篌
第四章 剧坛笔耕
一、戏剧情结
二、“农民视点”
三、“特殊的色彩”
四、从“隐忍”到“搏击”
第五章 乱世苦译
一、英雄的赞歌
二、“多余人”的哀曲
三、“黄金的悲剧”
四、译介成就与理念
第六章 敌后批评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批评的延宕
三、“现实主义”的执着
四、身份认同与批评品格
第七章 理论建树
一、文艺与社会
二、“文艺公转白转说”
三、“农民派”与“农民文艺”
四、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第八章 运思古典
一、中国文艺思想史研究
二、北大古代文论学科建设
三、元曲研究
第九章 滋兰树蕙
一、独立坚执的育人理念
二、踏实求真的治学态度
三、“勤、谨、和、缓”的问学之道
第十章 寂寞苦行
一、鲁迅的遗风
二、耄颜赤子心
结 语
杨晦先生年谱简编
参考文献
后 记
1923年初,24岁的杨晦离开河北省定县省立第九中学,远赴厦门集美学校,担任师范部国文教员。但是,没有待几个月,杨晦又背上行囊,踏上了北上的列车。这年秋天,他在北京的孔德学校中学部谋了一个教职。同年,18岁的冯至从北京大学预科转入本科,这个时候他已经被吸纳为浅草社的成员了。暑假期间,北京的浅草社成员在中山公园举行了一次茶会,在会上,冯至与陈炜谟相互认识,并逐渐成为了好朋友。通过浅草社组织者林如稷的介绍,冯至还与正在复旦大学读书的陈翔鹤开始通信。不久,冯至又在北大国文系教授张凤举的家里遇见了杨晦,A.认识后相互往来,成了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当时,孔德学校校址在北京东华门内北河沿,与北大第三院毗邻,杨晦住处的窗户正对着北大三院的操场。每当傍晚时分,冯至经常到操场散步,有时敲开杨晦的窗子,两人一内一外就说起来。如果夜色已深还没有说完,冯至就越窗而人,接着话题谈。经过冯至的介绍,杨晦与陈炜谟、陈翔鹤相互认识,不久,为了珍贵的友情,陈翔鹤干脆放弃了复旦大学的学习,来到了北京。这样,杨晦、陈炜谟、陈翔鹤、冯至4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如同手足①。1924年,浅草社的组织者林如稷出国,社员志趣不一,《浅草季刊》的稿子长期搁置未能出版,《文艺旬刊》也难以为继?br/>这个时候,浅草社已经名存实亡了。这一年秋天,杨晦已经转到山东济南第一师范国文专修科任教了。其他人也是天各一方。到了1925年初秋,大家似乎是被某些说不清楚的情感牵扯着,都不约而同地回到了北京。陈炜谟从南京旅行回来,冯至也从老家返回了北京,陈翔鹤已然在北京西山过了一个暑假,杨晦也从济南回到北京。“大家都是莫名其妙的互相念着,吸引着,愿意彼此早早的聚在一块来,谈谈自身别后的寂寞和辛苦。”②在一个傍晚,他们四人相约在首次开放的北海公园,讨论创办刊物的事情,计划在文学创作和外国文艺介绍方面做一点切实的工作。他们坐在水边一棵参天古树下,蝉鸣声在耳边急促而凄厉地响着,为北国的初秋平添了些许凄清和萧瑟。天空显得特别高远,西边的天空有一抹晚霞,暮色苍茫。这时,天际有一颗巨大的流星滑过,随后不知从什么地方又传来几声钟响。冯至好像受到了钟声的启示,他说,刊物叫作“沉钟”好不好?大家迟疑了一下,觉得还不错,又想不出更为合适的名称,最后就同意了冯至这个建议。他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这个名称来源于德国著名剧作家霍普特曼在1896年写的童话象征剧《沉钟》,该剧表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尖锐矛盾。故事发生在德国北部的一个小山村,铸钟师亨利为了铸就一口洪钟,历经艰辛,却始终不得成功。他左右摇摆在以他的妻子玛格达、牧师、教师、理发师为代表的世俗社会和以情人罗登德兰(林中仙女)、魏迪肯、尼克尔曼(水妖)、“林魔”为代表的仙界之间,迷惘不已。经历了种种艰辛,他终于铸造了一口震慑妖魔的大钟。但在往山上运输的途中,林妖施展魔法将这口大钟推下山去,沉人山下的湖底。亨利不甘心失败,决定在山上再造一口新钟。他沮丧地离开妻子,走到山上,与象征艺术的林中仙女罗登德兰相爱。在山上造钟的日子里,他非常思念妻子。这时,亨利的两个孩子抱着盛满母亲眼泪的水罐,上山找到亨利,说母亲玛格达已经自沉湖中,并且敲响了沉钟。亨利惭愧万分,就暂停了造钟,抛开罗登德兰下山去探望妻子,但他遭到世俗的嘲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