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黄委事业单位公开招考高校毕业生考试辅导教材:一本通(第1版)(行测+公共基础+黄河基础知识)
定 价:64 元
丛书名:事业单位公开招考高校毕业生考试辅导教材
- 作者:李永新 著
- 出版时间:2017/1/1
- ISBN:9787511543486
-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31
- 页码:40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中公版·黄委事业单位公开招考高校毕业生考试辅导教材:一本通(第1版)》严格依据黄委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的特点精心编写而成。本教材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评、公共基础知识、黄河基础知识三篇内容,体例设置符合考试情况。同时,在教材的每一篇都设置了考情分析,对真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对考点进行详细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备考策略;此外,本书还选取了社会热点知识,如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新闻等,以助考生复习备考。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黄委事业单位公开招考高校毕业生考试辅导教材:一本通(第1版)》严格依据黄委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的特点精心编写而成,共设置行政职业能力测评、公共基础知识、黄河基础知识三篇内容,体系科学完备。其次,本书对于知识点的选取,在内容上,将知识概念考点化,精心筛选,去粗取精,并搭配图片和表格,有利于考生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在形式上,本书将考试重点用下划线标注,复习起来比较直观,能够帮助考生快速抓住重点,是考生备考的不二之选。
第一章考情分析(2)
第二章言语理解与表达(11)
第一节选词填空(11)
第二节语句表达(27)
第三节阅读理解(38)
第三章数量关系——数字推理(55)
第四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71)
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知识(71)
第二节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76)
第五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103)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03)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15)
第六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121)
第一节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121)
第二节定义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23)
第七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129)
第一节逻辑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29)
第二节智力推理实战技巧(157)
第八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164)
第一节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64)
第二节类比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68)
第九章资料分析(174)
第一节资料分析概念(174)
第二节资料分析计算技巧(183)
实战提升训练(194)
第一章考情分析(202)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10)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210)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9)
第三章法律及规章制度(223)
第一节宪法(223)
第二节水法(226)
第三节防洪法(229)
第四节防汛条例(234)
第五节水污染防治法(237)
第六节水土保持法(242)
第七节防沙治沙法(245)
第八节黄河水量调度条例(247)
第九节河道管理条例(251)
第十节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254)
第十一节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58)
第四章计算机基础知识(259)
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59)
第二节操作系统基础知识(260)
第三节Word基础知识(264)
第四节Excel基础知识(270)
第五节PowerPoint基础知识(276)
第六节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79)
第五章公文基础理论知识(283)
第一节公文基础知识(283)
第二节公文处理(288)
第三节常用法定公文写作(290)
第六章前沿科技(294)
第一节信息技术(294)
第二节新材料技术(295)
第三节新能源技术(296)
第四节生物工程技术(298)
第五节我国航空航天技术(299)
第七章时事政策(301)
第一节重大政策文件(301)
第二节时政热点(304)
实战提升训练(319)
第一章考情分析(324)
第二章黄河概况(329)
第一节自然地理(329)
第二节治理开发(349)
第三节历史文化(357)
第四节社会经济(372)
第三章黄河问答(377)
第一节自然地理(377)
第二节治理开发(381)
第三节历史文化(388)
第四节社会经济(396)
实战提升训练(401)
黄委事业单位课程体系(404)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05)
上篇
行政职业能力测评
2016年黄委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评部分题量稳定为100道,与2015年相比,只是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加大了对语句表达的考查,其他题型基本保持不变。2014—2016年,行政职业能力测评的题型固定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四大专项。具体题型题量分布如下表:
2014—2016年黄委会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测题型题量统计
1.言语理解与表达
黄委会招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题型包括选词填空、语句表达与阅读理解,题量40道,占比较大。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内涵的理解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句等。
(1)选词填空题量为20道左右,约占整个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题量的50%,是言语部分考查的重点之一,其主要考查内容包括实词和成语,形式上一空、两空、三空和四空均有涉及,但以两空、三空的考查方式为主。
(2)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中对语句表达的考查除了语句填充、语句排序这两种常规题目外,还有病句辨析、成语使用等,2016年还增设了对句法结构的考查,需要引起考生的重视,加强练习。
(3)阅读理解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另一考查重点,考查形式主要为片段阅读,综观近三年考试的题目,题型涉及主旨观点题、细节理解题、标题提炼题、推断下文题等,但以主旨观点题为主,细节理解题每年也都有考查,考生可以有侧重点地进行复习。
2.数量关系
黄委会招聘考试中,数量关系部分共15题,其中包括5道数字推理题和10道数学运算题。数字推理题要求考生寻找数字之间存在的运算规律;数学运算题通常会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者推出结果。该部分用于解题的时间有限,题目难度大,因此更加讲究对数据关系的快速分析判断和运算技巧的应用。
(1)数字推理主要以数列形式来考查,考生应熟练掌握各类数列的特点和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2)数学运算的考点较多,如计算问题、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容斥问题、年龄问题等均有涉及,需要考生熟悉常规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力求在短时间内得出正确答案。
3.判断推理
黄委会招聘考试中,判断推理涵盖的题型考点较多,考查方式灵活多变,考生要掌握这部分的常考题型与考点以夯实基础。本部分题型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和类比推理,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能力。
(1)图形推理考查形式多变,以顺推型和九宫格为主,但空间形式的折纸盒问题、类比型题目在近两年考试中也各有出现,核心考点以数量、位置、结构、空间为主,考生应熟练掌握图形推理各类考点。
(2)定义判断的特点较为明显,考生根据题干给出的定义,通过关键词和选项对比来解题。在近几年考试中,定义判断的题量基本稳定在5道,但定义内容涉猎广泛,考查形式主要是单定义判断,多定义判断也有所考查(如2014年第65题),因此考生应熟练定义间关系的相关知识。
(3)逻辑判断的题量一直保持10道,考查题型包括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但以可能性推理为主。必然性推理的考查形式以复言命题和智力推理为主,可能性推理考查题型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加强型、削弱型、前提型、评价型、解释型等均有涉及,而且每年侧重点不固定。逻辑判断属于难度较高的题型,因此需要考生全面备考,熟记必需的逻辑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个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4)类比推理相对于其他题型,难度略低,题量稳定为10道,考查形式为多词型和对当型,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词项间类比关系涉及概念间关系、条件关系、近反义关系等,需要考生平时注意扩展知识面,并通过题目多进行练习。
4.资料分析
黄委会招聘考试中,资料分析的题量一直为15道,常考类型中文字型、表格型、图形型和综合型四类均有涉及。由于资料分析的材料多样,题目考查的范围不仅包括数据的计算,还有对计算型、理解型概念的认识。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能够理解材料中的各种概念关系,重点掌握增长、比重、倍数、平均数及多个概念的综合考查。在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和正确提取后,灵活运用各种速算方法,常见的有首数法、有效数字法、特征数字法等。只有掌握了常考算式类型的应对方法,才能根据数字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快速准确计算。
1.看过许多名人访谈,他们无不谈到过去某段时期的迷茫与困惑、低潮与失败。彼时,如果他们向命运低头,他们就是失败者。只有冷静下来,摆正心态,才有、赢取辉煌的可能。可见,平日的积累与锻炼固然重要,但关键时刻的与爆发力却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王者。
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背水一战表现B.反败为胜勇气
C.逆水行舟速度D.反戈一击突破
中公解析:由语境可知,“、赢取辉煌”表达的是在逆境中取得胜利。“逆水行舟”一般与“不进则退”连用,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反戈一击”意为掉转武器向自己所属阵营进行攻击,比喻恩将仇报陷害自己的朋友或盟友的行为。由词义排除C、D。第二空中,与“爆发力”相对应,这里也应填入一个表示人的素质的词语,“勇气”符合句意。因此本题选B。
考点解读:此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使用,通过分析题干的语境以及成语的含义,可对选项进行词义辨析。因此考生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快速解题。
2.唐朝中期以后,帝国再次陷入激烈的持续动荡,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成了唐帝国后叶的。终,中国进入了50余年的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看起来,黄河文明似乎已经。但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没有像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那样彻底衰亡,而是,一直延续至今呢?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A.主题危在旦夕薪尽火传
B.主线岌岌可危柳暗花明
C.主调危机四伏重振旗鼓
D.主流危如累卵涅槃重生
中公解析:由“延续至今”可知,第三空所填词语应与此相对应,能体现延续性的词语只有“薪尽火传”。再把“主题”“危在旦夕”代入题干,也与句意相符。因此本题选A。
考点解读: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语境分析法,通过对应关系,找到与文段中的词语词义相近的选项,利用此方法可帮助考生有效排除其他选项。
3.远在异国他乡的国家大剧院、鸟巢以及央视大楼的设计者们,在对中国所知无多的情况下开始工作,令他们获得灵感的,既不是中国政府的规划意愿,也远非中国传统文化,这两者始终没有成为他们想象力和审美价值的来源,没有人规定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这些设计者对中国了解较少
B.这些设计者拥有创作自由
C.这些建筑不能体现中国文化
D.这些建筑的审美价值奇特
中公解析:文段的论述主体为国家大剧院、鸟巢以及央视大楼的设计者们,而非这些建筑,据此可首先排除C、D两项。文段的意思是:正因为这些设计者们对中国所知不多,所以他们的创作才没有受到中国政府的规划意愿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呈现出更自由的创作状态。故本题答案为B。
考点解读: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属于阅读理解中的主旨观点型题目,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够有效提取文段的中心所在,包括作者的态度、观点等。
4.阿Q和一切不朽的文学典型一样,是说不尽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解读它,甚至同一个读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它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解读和理解构成了一部阿Q接受史,这部接受史没有终结,也永远不会终结。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不符的是()。
A.阿Q的形象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
B.对阿Q的解读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C.对阿Q的解读与读者自身阅历有关
D.未来的人们对阿Q会有更新的解读
中公解析:文段说的是人们对阿Q的理解与解读有所不同,而非阿Q的形象,且阿Q的形象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因此A项错误,当选。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的是细节理解型题目,着重突出考生对文段中的细小的情节或者环节的提取能力,这些细节往往是容易忽略的,考生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