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在假定一国的稀缺资源已经被市场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采用总量分析,阐释一国如何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常用GDP或国民收入增长来衡量。因此,本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以便政府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减轻国民收入的短期波动,加快国民收入的长期增长。
与国内外众多西方经济学教材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个特征或五点主要优势:
1.体系完整,内容新颖。本书包含了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应有的章节内容,体系十分完整。另外,为了使教材与时俱进,我们在编写时,将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主编的《经济学》第19版(2013)、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7版,2015年)等国外经典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努力吸收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的重要进展。例如,在第19章“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争论”中,增添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很多内容。
2.结构合理。我们将根据国内大多数高校通行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在参照国内外经典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宏观经济学”本身研究内容的内在逻辑与内在联系,合理安排教材的结构框架,做到章与章之间以及每章的节与节之间相互联系,首尾相应,使宏观经济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文字表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本教材尽量用简洁和流畅的语言,准确且通俗易懂地叙述博大精深的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做到既有利于学生自学,又让老师有发挥的余地。
4.教材内容的深浅程度比较适当。主要按数学运用的广度与深度,宏观经济学教材分初级、中级与高级三种。本教材严格遵循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的编写原则,主要用文字与图形来叙述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将数学仅仅看作是一种辅助性的说明工具,而且使用的数学工具*高以微积分为限。这样可以克服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快速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5.重视几何图形与数学工具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的地位。本教材在叙述宏观经济学的某个重要原理时,常常先用文字说明,然后用图形做直观的分析,*后用数学工具精确地描述。三管齐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邦根 教授 讲授课程: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主要研究项目及领域:收入分配与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1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1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2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3
一、古典宏观经济学 / 4
二、凯恩斯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 11
三、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争论与综合--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 12
练习题 / 13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涵义 / 15
一、国民收入的定义 / 15
二、名义国民收入与实际国民收入 / 16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 17
一、支出法 / 17
二、收入法 / 19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 22
一、三大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 22
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重要性与不足 / 23
练习题 / 25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 28
一、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不能作为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 28
二、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 28
三、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 29
第二节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 30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 30
二、消费函数 / 30
三、储蓄函数 / 32
四、社会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