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高速增长,不断发展的产业,巨额的外商投资,以及似乎无穷无尽的新机会为企业家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这此起了全世界商业人士和学术研究员的关注。
本书通过对与亚洲企业家有关的主要议题和主题的考察,对亚洲的创业管理提供了一个独特、及时而又具有洞察力的分析。本书的主题不仅涵盖了企业发展初期所关注的问题,例如创新程序和筹集创业资本,而且涵盖了随着亚洲企业家和他们的企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后所遇到的问题,例如管理现金流和海外扩张。最后,作者考察了今天的亚洲企业在创业企业发展后期会越来越普遍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企业继任者和管理层收购。
创业管理涉及众多议题,《创业管理》的作者专门针对亚洲创业者,通过多方寻求意见和建议,选择了对于亚洲创业者而言很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并且通过与商业人士讨论获取重要建议,同时对亚洲创业者及其咨询师进行了网上调查,最终确定了《创业管理》的10个主题,通过对这些主题的阐释,能使读者对当今亚洲的创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亚洲地区的环境和创业机遇;第二部分讲述了创业者与现金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描述的是与发展中的公司相关的问题,如海外扩张等等;第四部分则主要关注与更为稳定成熟的公司相关的两个主题:家族企业存续和MB0;最后,作者对与未来发展相关的一些主题进行了精炼的点评。
本套高级工商管理译丛专门以亚洲国家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亚洲企业如何引入先进的管理工具。译丛涵盖了五个领域: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平衡计分卡、公司治理和创业管理。从微观层面的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再到企业战略层面的平衡计分卡、公司治理,最后到宏观层面的创业管理。从所涵盖的国家来看,既有已步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也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有经济蓬勃发展,被誉为“南亚象”的印度。因此,这套译丛极好地概括了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各国企业在上述五个方面所获得的经验。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套译丛列举了大量亚洲企业案例。众所周知,案例教学在商学院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中国的MBA教学中存在一个不良的倾向,就是大量使用欧美地区企业的案例,缺乏本土企业案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欧美企业案例的作用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之相对照,亚洲国家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案例对中国企业来说更具参考价值。
以印度的塔塔汽车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00年推行了平衡计分卡这种战略工具,取得了卓越的成效。2008年3月,该公司从福特汽车收购了英国两大汽车品牌路虎和捷豹。塔塔汽车的经验对目前在自主品牌开发上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无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我们处在一个急速变革的全球化时代,与其他亚洲国家的企业一样,中国企业正面临越来越不确定的经营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不但在国内市场上要同跨国公司进行竞争,而且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常被认为只依靠低成本竞争,缺乏创新能力。中国不但要充当“世界工厂”,而且还要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培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跨国竞争力。
克里斯·波尔顿(Chris Boulton)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加入3i集团。从而踏入风险资本和私人股权行业。他的职业生涯遍及英国、日本和东南亚,曾投资过从初创到继承以及处于重组状态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在日本建立了一个私人股权团队后,在2001年,他领导了尼桑Vantec公司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管理屡收购。
现任汇丰银行私人股权项目(亚洲)的咨询顾问,目前该项目已经筹集了7亿美元的亚洲基金。另外,他还参加了与风险资本和私人股权有关的报告和培训活动,参加了新加坡政府发起的促进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培训活动。
帕特里克·特纳(Patrick Turner)职业生涯包括:在英国化学公司和ICI工作过7年,在Levis欧洲工作过10年。他离开Levis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此后他收购和管理了另外一家同在西班牙的小公司。
他从1999年起担任INSEAD兼职教授,讲授并购、新企业创建和成长管理的MBA课程。除了在INSEAD讲授企业家精神课程之外,他还在法国、西班牙和南美地区讲授相关课程。
除了这些专业兴趣之外。他还酷爱古典音乐。1999年他出版了一本关于埃尔加的Enigma变奏曲的书。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创业家与亚洲环境
第二章 最关心的事项和其他主题
第三章 创业者与机遇
第二部分 创业者与现金
第四章 案例研究:从班加罗尔(Bangalore)起家
第五章 筹集启动资本
第六章 支票靠后:驾驶现金
第七章 政府与创业管理
第三部分 成长的烦恼
第八章 成长管理
第九章 筹集扩张资金
第十章 走向国际化
第十一章 创业企业上市
第四部分 成熟企业的问题
第十二章 继任问题的解决
第十三章 释放企业家的潜力:MBO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十四章 展望
第一章
创业家与亚洲环境
创业在当前是一种非常火热的社会现象,它就像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一样深深扎根于亚太地区的土壤之中。不过,正如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速度和模式使得该地区如大杂烩一般,各国的创业管理水平也大相径庭。
在通过简要回顾获得了历史的整体观感后,我们将用最新《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搜集的数据对亚洲当前的创业水平进行研究,并据此对那些可能会影响公司或群体创业水平的参数作一些思考。
最后我们对在亚太地区各国内成为创业家的难易程度进行总结,结果也清楚地表明:在该地区内,有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加青睐和鼓励创业。
背景介绍
印度,孟买:2004年4月。大约一百多个年轻男女聚集在一起,就创立新公司时需要注意避开的隐患和圈套进行了对话。他们的年龄都在25岁到45岁之间,同时也是当地TiE团地方分会1年轻企业家组的成员。他们中只有少数曾开办过公司,其他大部分都是热情洋溢的创业家。在对话的最后,与会者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是:“能请您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收支平衡吗?”还有人提出:“商业模型和商业计划两者间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北京:2004年4月。本书的作者之一在一间雅致的会议室与联想投资的总裁(CEO)朱立南谈话。联想投资是中国本土最引人注目、经验最丰富,也是最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作者)向他提问:“中国风险投资公司目前最头痛的问题是什么?”朱立南的回答没有丝毫迟疑:“大部分提交筹资商业计划的创业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做生意,更缺少实践经验。”
中国,深圳:2004年4月。一场风险投资会议吸引了超过700名与会代表,包括一支来自硅谷和以色列等风险投资大本营的资本雄厚的外国代表团。在其中一场座谈会中,一位年轻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别人总是希望我们投入自己的钱的话,我们怎样才能建立一个新的公司?”
创业现象正在整个亚洲地区内盛行——甚至让人不敢相信的是,朝鲜从2002年7月起开始允许居民开办像饭馆和蛋糕店等小型商店。2004年3月,朝鲜政府引入了市场机制,获批执照的个人和公司都可以进行商品交易。该举措实施之后三个月内,全国范围内新建300多个市场,而且它们很快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有些地方(如中国),创业氛围虽然也像网络经济泡沫在形成时期在世界范围内盛行那般,开始时每个人看起来都想成为一个创业家,但因为情势并未像l998、1999年那样可以很轻松地筹到大笔资金,基金提供者都变得无比谨慎。没有资金,风潮便很快在这里结束。所以,网络泡沫经济形成和破裂的历史并不会在这里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