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告诉我如何才能突破平庸》主要从多角度感悟朱元璋的心胸和谋略,从而近距离审视朱元璋是怎样在波橘云诡的群雄逐鹿中一次次地为自己争取柳暗花明的转折的。
第一章 身陷绝地——朱元璋这样对我说坚韧
出身贫寒,磨砺人生
虽为牧童,意志坚强
坚韧不拔的性格
困难中摸爬滚打
正视自己,敢于面对
审时度势,当机立断
第二章 脚踏实地——朱元瑋这样对我说奋斗
把握机会,亮出自己
能屈能伸方能立足
平衡势力,调和矛盾
联合可以联合的一切力量
利用宣传,包装自己
第三章 深谋远虑——朱元璋这样对我说筹划
冷静权衡,确定发展方向
稳固根基,打好基础
基于实际,制订策略
因时制宜,手腕灵活
克服困境,知难而进
得民心者得天下
坚持不懈,方能成功
重视制度与纪律
第四章 才为我用——朱元璋这样对我说用人
求贤若渴,挖掘人才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重视儒生,礼贤下士
因材施用,相辅相成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以育人为本
规范与奖励并重
第五章 立法定嗣——朱元璋这样对我说治国
既知稽古又晓变通
打击豪强,与民休息
移风易俗,教化人民
严法治国,一视同仁
废除旧制度,打造皇权顶峰
收回军权,保证国家的稳定
限制宦官与外戚
控制公侯,防止僭越
和睦友邻,善待异族
第六章 律己驭下——朱元璋这样对我说气质
学海无涯,永无止境
勤俭节约,以身作则
重视孝道与仁爱
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自律自觉,切忌玩物丧志
克己复礼,以和为贵
懂得建立威信
后记
《朱元璋告诉我如何才能突破平庸》:
有一天,放牛的朱元璋感到肚中刮肠剜肝般疼痛,看看天上,日刚偏西,离收牧的时间还早,他焦躁起来,问道:“你们饿不饿?”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一班看牛娃同声回答:“饿!”“什么最饱肚?”“肉!”“好!”朱元璋笑嘻嘻地说,“眼前放着肉你们不吃,真是一群呆鸟!”放牛娃们被他骂得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朱元璋却不再理会,指挥汤和将一头浑身光洁如黄缎的小肥牛赶过来,又叫徐达带着几个人去山上捡柴,然后解下一根拴牛绳,将小黄牛的前后蹄拴住,叫大家合力一拉,把小黄牛放倒在地。周德兴心中明白了,忙抄起砍柴刀,当头劈了下去。一群放牛娃在朱元璋的指挥下剥皮的剥皮,砍肉的砍肉,一会儿,徐达带着人扛来几捆枯柴,找个避风处燃起一堆篝火,大家各自选块嫩牛肉在火上烧烤着,囫囵吃起来。
待到夕阳衔山,山林阴翳,一头小牛竞叫他们吃得干干净净,地上只剩下一堆骨头,一张牛皮和一条尾巴。
小伙伴们一个个吃得嘴光肚圆,心满意足。朱元璋看看山下袅袅升起的炊烟,下令各自赶牛归家。
蓦地,一个放牛娃“哇”地大哭起来。原来刚刚吃掉的那头牛是他放的,现在被吃掉了,他如何向主人交代?一时间,山坡上一片死寂,大家面面相觑,方才意识到刚才太过冲动,只贪口腹之欲,却忘了一头牛不是一笔小钱,这个罪过谁也担当不起。
大家相互埋怨,慌做一团,几个年纪小的孩子吓得哭了起来。
朱元璋脸色铁青,拧着眉头站在那儿一言不发。
猛地,他一声大喝:“噤声!”焦雷似的吼声把大家镇住了,大家齐刷刷地盯住他。
“这事是我出的主意,一人做事一人当,与大家无关。现在,大家听我的号令!”他指挥大家将牛骨牛皮一一清理,抛进一条深涧。然后找了一条石缝,将牛尾巴硬塞进去。又派徐达进村去将牛的主人刘继德请来,说朱元璋不小心,将他那头牛赶到石头缝里去了。
刘继德听说一头牛钻进了石缝,说什么他也不肯相信,便让孩子们领着他去看个究竟。当时天色已黑,快走到的时候,朱元璋用手往前一指,说:“就在那里,你自己去看吧。”刘继德怒气冲冲地走了过去,而朱元璋自己却绕到了石头后面。刘继德走近一看,果然有一条牛尾巴露在外面,老地主用手轻轻一拉,石头后边的朱元璋就学着牛的声音“哞哞”叫。刘继德一听,心里害怕,顾不得细看,慌里慌张地跑了回来。他还以为是山神把他的小牛召去了呢。
后来刘继德识破了朱元璋的诡计,将朱元璋一顿拳打脚踢,方才恨恨而去。朱元璋虽挨了一顿毒打,却获得了孩子们的极大敬服,大家更心甘情愿地听他驱使了。悟性奇高的朱元璋由此懂得:急人之所急,便能收揽人心。在战争年代,他将此法用得出神人化。
杀了刘家的牛犊虽然事小,但是对于少年朱元璋来说,确实不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而是需要极大的勇气、意志和忍耐力的大举动。从这件事当中,朱元璋学到的不仅仅是面对一个财主的应对方法,更多的是从这件事中得到的信心和勇气,从中得到并锻炼了指挥领导才能和从容不迫的外交谋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