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舍得”的一生。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不断地追求“得”,渴盼得到“得”,对“舍”则千般思量,万般挂怀。那么,人的生活是“舍”重要,还是“得”重要?人生中的“舍与得”,会带给生命什么呢?《有一种人生境界叫舍得》通过生动的故事向读者讲述了“舍与得”的人生道理。
第一章 人生没有第二回
买像
古董桌子
“桐叶封弟”
一文钱救命
金嘴鸟金砂坑
人生没有第二回
和生命赛跑
贪小便宜吃大亏
金山
18个橘子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京台请客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互换生活
吃西瓜
第二章 只有“心”不会嫌弃你
只有“心”不会嫌弃你
打赌输赢
天堂地狱一念间
1000根琴弦
为自己而活
卖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紫砂壶
拿自己的报酬
心中的“秤”满招损,谦受益
盲人提灯
晴天、雨天
倒水
捡一片最美的树叶
放弃不是失去
第三章 不能改变他人,就改变自己
打蛇
是这样的吗搭船渡河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宽容是世界上最具神奇的力量
清者自清,浊者白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给“面子”
拔钉子
江面到底有多宽
不能改变他人,就改变自己
过桥
让三分心平气和
满院菊花
第四章 感谢生活
“三天的人生”
无畏无悔
开锁
真的扫干净了
盖房
感谢生活
抓住机遇不松手
画画
低头才能看清脚下的路
苦尽甘来的茶
上善若水
十只羚羊
钓鱼
“过客”
第五章 真正的富有不是靠“占有”得来
第六章 寻找真实的自己
第七章 没有永远混浊的河水
第八章 多情总被无情恼
传说,玉皇大帝在天上待烦了,便下到人间。有一天,他变成一个老头,来到一家店铺,看到一尊自己的坐像,青铜所铸,像极自己,于是非常高兴,想买下来,可店铺老板一看他衣冠华丽,坚持这尊像要2000元,少一文都不行,玉皇大帝无论怎么讲价,店老板就是咬定价钱不松口。玉皇大帝依依不舍离开店铺。
玉皇大帝回到旅店,对他9个随从谈起此事,随从们很着急,问他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玉皇大帝说:“500元。”随从们大为吃惊:“那怎么可能?”玉皇大帝说:“你们都去,我肯定最终能买回来。”第一天,一个随从来到店铺里和老板讲价,1600元,老板想起昨天那个老头想买像,虽说没买万一还回来呢?于是坚决不卖,第一个随从未果回旅店。
第二天,第二个随从来到店铺和老板讲价,咬定1200元不放,店老板想起昨日1600元想买佛像的人,依旧不卖,第二个随从未果返回旅店。
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随从,在第九天去店铺买像时所给的价钱已经低到了200元。眼见为这尊坐像每天都有人问价,但给的价钱却一天比一天低,店老板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将此像卖给前一个人。
店老板深深地责怪自己太贪心。到第十天时,他在心里不住地说,今天若再有人来买或问这尊坐像,无论给多少钱我都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玉皇大帝来到店铺,说要出500元买下坐像,店老板高兴得不得了,他认识这个想买坐像的老头,他想起好多天前这个人就想买。他十分高兴,他不想讲价了,当即出手,高兴之余另赠玉皇大帝龛台一具。
玉皇大帝拿着那尊坐像,付了钱,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曰:“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欲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正常心理,只是很多人对“欲望”心理不设限制,对“欲望”无所禁忌地追求。这种追求实际上是放纵自己,是一种对自己的极不负责任。
故事中店老板的“欲望”是要将商品多卖钱,于是为了得到更多钱,不顾买方承受心理漫天要价,而买东西的玉皇大帝的“欲望”是少花钱,于是尽量想以低价获得。他们两人“欲望”的本质没有区别,只是“欲望”的出发点不一样。但“凡事有度,适可而止”是对控制“欲望”最通用的法则。
赚钱要赚“良心钱”,绝不能“漫天要价”或“坐地还钱”,因为赚钱要合理;讲价要讲“真心价”,不能随性张口压价,或一味贬低商品价值,以达到个人“占便宜”目的。
古董桌子诚信是无价的,是人际关系及商业行为中的至上原则。生活中许多想要占他人便宜或是欺骗他人的人,最终的结果都是以谎言被揭穿或阴谋被人识破而告终。而一些无信用之人,自认为聪明,动不动对别人用计、耍手腕,或以谎言取巧,或以诈术牟利,虽会得一时之逞,但最终会成为他人厌恶的对象。
一个古董商人走村串户收购古董。一天,当他来到一户人家,看到厅堂里有一张古代的桌子,雕刻精美,木质稀贵,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实际价值,都可称之为绝品,于是商人便开始打起了小盘算。
商人摸着桌子说:“这真是张表面看很精美的桌子。”这户人家的主人并无言语,只是看着他。
商人马上又叹道:“和我家的那张桌子简直太像了,唉!只可惜是个重看不中用的桌子。”这户人家的主人仍没作声,只是看着他。
商人又说:“我家的那张桌子在搬家时给弄坏了两条腿,你可否将此桌子卖与我?我愿出一千元的高价。”这户人家的主人说:“你既然说中看不中用,你家那张桌子也别要了,还买我这张桌子干吗?”商人笑道:“我是想用你家桌子的腿来代替我家桌子腿恢复原貌,我家桌子对我有特殊意义,我买你桌子,出的价钱高,也算是你成全我一桩好事,如何?”这户人家的主人想,这张桌子虽然用了许多年,但太大太重了,移动又不方便,一千元钱也挺高的,便答应卖掉它。
此时的商人,高兴至极,心想这张桌子起码能卖十万元以上,现在竟花一千元买下;他暗暗抱怨自己刚才出的价太高,他要求这户人家的主人帮他将桌子搬到院里,等他来车接。说完,便三步变两步跑出去叫车去了。
这户人家的主人招呼家人,将桌子搬到院中,担心商人嫌桌子重,拿起放下这张桌子不方便,心想反正商人用的是桌腿,不如将桌子劈为两半,也好方便搬运。于是,便拿锯将桌子从中间锯开。
当商人引导着车回来后看到此场面,听到这户人家的主人想法后,气得目瞪口呆,又无话可说。
这个故事讲述了现实中一些人,经常认为自己才智过人、聪明绝顶,故做事喜欢耍小聪明,占小便宜,实际上做人也好,经商也罢,讲究的都是一个“诚信”。如果不讲道德,不顾诚信,一味追求金钱利益,惯使坑蒙拐骗的“奸商”伎俩,即使能得一时一事之利,最终也会走向名誉自毁、利益均失的地步。
而言而有信,信中带诚,则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