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56 元
丛书名: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系列教材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当前图书已被 3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郭大钧,耿向东 编
- 出版时间:2016/9/1
- ISBN:9787303183234
- 出 版 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27
- 页码:48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4
- 开本:16开
这部《中国当代史(第4版)》,从1949年写到2014年。65年的历史可以分为6个时期,大致上与本书的6个章节相对应。
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归结为“一条道路”、“一个体系”和“一个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以后,以****的中共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构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目标。认真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出台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顺应党心民意。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完成了换届选举,新老交替顺利完成。
这部《中国当代史(第4版)》,从1949年写到2014年。65年的历史可以分为6个时期,大致上与本书的6个章节相对应。
1.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7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前3年主要是统一祖国大陆,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后4年主要是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短短7年时间,实现革命性质和社会性质如此深刻的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和伟大进步。
2.从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这10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10年。这10年大体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6年9月中共八大到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党的八大前后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这个阶段虽然在1957年6月开始进行的反右派斗争中犯了扩大化的错误,但总体上讲,成绩是主要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基本上执行了党的八大路线和八大规定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工作方针,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第二阶段:从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到1960年秋。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方针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又努力地领导全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由于受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尚未觉悟到从根本上改变“左”倾指导思想,在庐山会议后期纠“左”又中断了,错误地开展“反右倾”斗争,“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局面。从总体上讲,这个阶段工作上的失误是主要的,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第三阶段:从1960年冬到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开始再次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这个阶段,全党上下,同心同德,大兴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纠正错误,渡过难关。虽然纠正错误是限定在坚持“三面红旗”和庐山会议“反右倾”的雷池之内,纠正得很不彻底,但是这个阶段,要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总的思想和方针是正确的,在恢复经济、恢复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等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第四阶段:从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重新强调阶级斗争到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这个阶段,由于坚持“八字方针”,接受1959年庐山会议的教训,防止政治斗争对经济工作的冲击,扭转了严重困难的局面,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并向一个新的台阶迈进,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的试验。但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并且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延伸到党内的高层,步步升级,愈演愈烈,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第一章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49.10-1956.9)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大陆的统一和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三、国营经济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整顿
四、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五、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任务和策略方针
六、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和全国抗美援朝运动
七、土地制度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八、合理调整工商业和“三反”、“五反”运动
九、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十、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和人民生活初步改善
第二节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实现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定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三、加强党的建设《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
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稳步前进
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打开外交新局面
六、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
七、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八、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9-1966.5)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提出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兴盛
三、中共八大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五、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第二节 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失误中的曲折
一、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对“反冒进”的批判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二、“大跃进”的发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教育文化领域“左”倾思想的泛滥和对“新人口论”的错误批判
四、炮击金门和西藏平叛
五、对已经察觉的“左”倾错误的纠正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六、庐山会议和“反右倾”斗争
七、“大跃进”错误的继续严重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
第三节 战胜严重经济困难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一、农村政策的调整
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制定和工业的调整
三、科学、教育、文化政策的调整
四、“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调整的全面展开
……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5-1976.10)
第四章 实行改革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1976.10-1992.1)
第五章 坚持改革开放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1992.1-2002.10)
第六章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2002.11-2013.3)
《中国当代史(第4版)》: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兴盛
在建设社会主义,不断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文化的过程中,广大知识分子的作用非常突出。为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加强对知识分子和整个科学文化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于1956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向会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因此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农民的积极劳动以外,还必须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报告正式宣布:知识分子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①。周恩来在报告中还分析了我国科学技术的现状,明确提出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迅速地扩大和提高我国的科学文化力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
1月20日,毛泽东到会讲话,指出:“现在我们是革什么命呢?现在是革技术的命,叫技术革命。要搞科学,要革愚昧同无知的命,叫文化革命。”②他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造就大批高级知识分子,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水平而奋斗。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鼓舞了广大知识分子,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根据会议精神,3月14日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陈毅为主任,集中几百名优秀科学家编制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随后,全国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年,科学文化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中存在着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倾向。例如,遗传学界存在以苏联米丘林一李森科学派为权威,排斥西方的门德尔一摩尔根学派的情况;在医学界有人认为苏联巴甫洛夫学说是社会主义医学,中医是封建医学,西医是资本主义医学;戏曲界出现京剧和地方戏以哪个为主的争论。这种现象引起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关注。1951年4月,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时,毛泽东题词祝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8月,中共中央批准设立中国历史问题研究、中国文字改革研究、中国语文教学研究三个委员会。就历史研究的工作方针问题,毛泽东提出:“百家争鸣。”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的总结,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①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他正式宣布了这一方针,指出:“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②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文联联合召开的报告会上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这个方针。他说:“要使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得到繁荣的发展,必须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我们主张政治上必须分清敌我,我们又主张人民内部一定要有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领域中的表现。”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