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从城市绿地到人类健康”这一主线,以公园绿地这一典型绿地类型为例,面向规划设计实践需求,系统梳理了城市绿地健康效益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多尺度下城市绿地健康效益级联框架,并构建了公园绿地对居民健康促进路径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基于多源数据、空间定量分析与统计学方法,验证和量化了公园绿地
绿色基础设施(GI)是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进入新世纪尤其十八大以来,城市GI建设的增量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产品价值的提升,对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围绕"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与实践"展开研究,全书共10个章节,分为理论篇和实证篇。理论篇阐述了GI的理念、概念与内涵,
装配式绿化挡墙是一种用于边坡加固的新型挡墙,既可用于开挖路堑边坡的加固也可用于填筑路堤边坡的加固。组成该类挡墙的预制块设计有培土空间和植物生长窗口,从而实现植被绿化功能,在市政边坡、铁路公路车站边坡、景区边坡、城市迎宾道路边坡等的加固中具有独特优势。装配式绿化挡墙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但其设计计算方法尚不成熟,体现
本书包括植物景观基础理论和对贵阳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植物与景观研究成果的总结。本书基于贵阳城市植物物种组成、观赏特征、生长状况和植物群落结构的实地调研、测绘和阶段性定点观测资料,运用群落生态学、植物学、景观美学、森林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知识,从植物群落特征、植物多样性、植物色彩量化和植物景观评价等多方面总结了贵阳市公
快速城市化引发的高密度建设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屋顶绿化作为绿色建筑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土地资源短缺与生态建设矛盾的有效措施。《面向韧性城市建设的高密度城区屋顶绿化规划研究:以厦门岛为例》面向韧性城市建设中高密度城区的复杂问题,综合大数据计算与应用思想、新时代生态理性规划思想以及城市空间信息技术与机器学习等智能
本书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绿色屋顶建设的需求,主要针对我国绿色屋顶实验研究薄弱、绿色屋顶蓄滞能力定量研究缺乏、绿色屋顶下渗出流数值模拟不足等问题,对绿色屋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和设计,通过实验手段模拟分析了轻型透水性绿色屋顶蓄滞效应,然后采用Hydrus-1D模型对绿色屋顶的下渗过程和水量平衡进行了模拟分析。
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极为重要而特殊的生态安全屏障、农林生产场所和游憩服务基地。在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面对城乡不当建设行为的强烈干扰和城市居民对绿色空间复合功能的强烈需求,《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基于大量规划实证,对城市绿色空间规划范式进行了探讨。《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融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生态整体规
本书重点集中在绿道的技术和设计细节之上,从绿道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以国内绿道目前普遍存在而又未引起充分重视的连通、连续、隔离、可达、服务五个问题入手,借鉴国际上绿道建设使用的实践经验,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中国绿道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技术细节进行探索,并使用国外成熟的设计手法,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中国绿道存在的问题。也期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