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特种陶瓷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的突出成果之一,本书以基于机械合金化的SiBCN系非晶陶瓷为对象,在介绍SiBCN系非晶陶瓷制备方法、微观组织结构特征及力学、高温抗氧化性能基础上,从材料科学角度系统阐述了机械合金化的固态非晶化机理、等温析出SiC晶相动力学及高温热稳定性,高压烧结制备完全非晶态SiB
石化资源的不断消耗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得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生物质基纳米复合材料是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目前与将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包括纤维素、纳米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壳聚糖、淀粉基零维/一维/二维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为了促进具有绿色、来源广
电介质广泛用于通信、能源、传感、探测等领域,近年发展起来的负介材料赋予了电介质新的内涵。超材料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始于对负介电的探索。本书在介绍负介材料基本概念基础上,从逾渗构型超材料的角度阐述了基于逾渗理论的负介材料构型设计和制备策略。关于负介材料蕴含的丰富物理现象,阐述了等效介质近似等宏观现象和载流子输运等微观机制。
《现代水泥基材料测试分析方法》针对水泥基材料研究过程中常用的现代分析测试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内容涵盖了水泥基原材料表征、新拌水泥基浆体以及硬化水泥基材料的各种分析测试技术,如颗粒尺寸测试、水化热测试、核磁共振氢谱测试、自收缩测试、流变性能测试、压汞测孔分析、微观形貌分析、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物相热
本书在简要介绍复合材料特点和工业应用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常见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的工艺原理和性能特点,主要以试验的方式重点研究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螺栓连接、胶接连接、混合连接结构的成形过程、拉伸强度和应用,并分析了不同介质环境中复合材料连接件的力学性能。
本书系统介绍结构动力学特性求解的基本原理、基于谱几何法的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以及任意边界条件下回转类板壳结构动力学特性,主要内容包括:基于谱几何法的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数学原理、回转类板结构横向振动特性分析、面内振动特性分析、三维振动特性分析、回转类壳体结构动力学特性分析、回转类板-壳耦合结构动力学特性分析以及球?鄄锥?
该书以功能梯度材料结构(梁、板和壳)为对象,研究其弯曲、屈曲和振动特性,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功能梯度梁、板线性分析。包括:功能梯度梁和板的弯曲问题、特征值问题闭合形式精确解。 (二)功能梯度梁、圆板非线性分析。包括:机械、热载荷作用下的大挠度弯曲问题、过屈曲问题,热场作用下的大振幅振动问题,热过屈曲梁、板的振动问题
本书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组成出发,结合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结构特性,在综合讨论现有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旋铣削加工技术中的加工特性、切削力、温度场进行了研究,并设计开发了新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旋铣削专用刀具及高效抑损加工策略,以提高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加工质量。全书共8章,包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聚酰胺树脂合成、结构与性能,聚酰胺复合材料制造及其加工应用的最新成果。结合编著者多年研究成果与经验,力求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本书共分7章,分别为聚酰胺及其复合材料概述、聚酰胺树脂的合成、聚酰胺的结构与性能、聚酰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聚酰胺加工成型技术、聚酰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聚酰胺树脂废料回收利用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利用速生林杨木和落叶松制造重组木的工艺和性能,重点阐述制造工艺因子与重组木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能、表面性能和耐候性能之间的关系,为重组木产品产业化提供基础数据,使其可用于室内、户外及建筑结构等多个领域。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纤维化单板重组木的制造;树种和制造工艺对重组木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