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关于吃食的文章,我们就会想起《端午的鸭蛋》;一想到鸭蛋,我们就会想起那个爱吃的老先生汪曾祺。他在生命最后十七年疯狂写作,留下十二卷文字,登上文坛大家的席位。这位“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在他离世二十几年后,越来越受读者欢迎。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读汪曾祺?虽晚仍翠枇杷树,他的作品将一直滋养着我们。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独特的作家,他虽双腿残疾,却创作了众多小说、散文、随笔、诗歌。命运的无常和生存的焦虑触发了他深邃的思考,对生命奥秘的执着追问是他创作的主要动力。遥远的清平湾、与地坛的往事、合欢树下的思念、轮椅上的眺望……阅读史铁生的作品和人生,让我们感受他温暖的文字,触摸他动人的灵魂。
本书在校订《朱泽吉学术论文选集》讹误的基础上,收入了《<儒林外史>所秉持的公心——谈贯穿在长篇中的道德意识》全文(原书只有节要),增入《可敬的师范,可感的师恩》《<元明清诗选>校阅散记》两篇文章。全书共分为四辑,收录朱泽吉先生在文学和文献学研究领域方面的成果,对于当今学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亦
本书根据周作人的讲演记录稿编成,是他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理论的系统总结之作,为研究现代文学提供了新思路。
刘师培是清末民初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其文学思想涉及“藻缋成章”的本质观、“归于雅驯”的语言观、三维一体的功能论和“骈文正宗”的文体论等多个方面,同时他也展示了对多种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重视和实践运用。本书在全面梳理刘师培文学思想的基础上,多维探讨促使其文论生成的文化语境,其中既有家学、乡学和传统文论的积淀浸润,也有西学融
中国现代小说甫一开始就被死亡阴影笼罩,充满时间焦虑和生存焦虑。本书使用个案解读、比较研究、外部研究、因果互证等多种文学理论研究和分析的经典方法,以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死亡叙事为切入点,研究现代作家的精神追求与小说的审美取向、现代作家生命意识的觉醒与思想启蒙的困境,挖掘现代小说死亡书写的精神内涵、死亡叙事视角的转换和不同话语
本书主标题取自美国人阿林顿著作《青龙过眼》。该书配图形象生动:青龙反拿望远镜,镜头下的西洋人显得渺小。青龙与洋人之间存在误读。“青龙过眼”描述了一种文化隔阂,一种文化视差,提供了一个支点来探讨中西文学交流中的现象。“读”与“误读”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常态。在中德文学交流过程中也衍生了不计其数的类似情况。本书共收录27篇论文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优势学科主办,旨在反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状况及其前沿动态的专业学术刊物,设有特稿、笔谈、书评、访谈、专题评论、前沿综述、会议纪要、项目动态、论点汇编、新资料、特藏文献等栏目。本书是第五辑,分为特稿、文学所记忆、古代小学研究观澜三个部分。
本书是从明代文学文献与文学思想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十届年会的100多篇参会论文中遴选而成的,分为“文学文献研究”、“文学思想研究”和“文学史、文体和文本研究”三个部分,内容涉及明代文学研究领域多个前沿性话题,具有多元视角和方法论意识,旨在推动了明代诗、文、戏曲、小说研究与文本、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研究的平衡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