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四川乡土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乡村是有着重要文化生态关联的地方性空间,乡土景观与乡土环境关联密切,有着重要的地域分异性。本书首先基于地方语境对乡土景观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对乡土景观的要素、结构、类型等进行了体系构建。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法,对四川乡村地域系统进行了划分,并以此为基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青藏高原的水土资源概况、农业发展现状与时空变化过程、农业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农业增产潜力及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农业发展总体布局与可持续对策等,在此基础上总结青藏高原的农业发展、生态影响与调控对策。
本书是农村脱贫人口生计发展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以可持续生计为视角,呈现农村脱贫人口面临的脆弱性环境、生计资本、政策认知、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现状,深入探求农村脱贫人口生计策略及其结果的形成机制,寻找降低脆弱性、改善生计资本和提高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方法、途径和政策制度措施。本书有助于深刻理解农村脱贫人口的生计决策过程,为巩固
本书遵循“理论框架—路径设计—案例示范”的逻辑线路,提出了以“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为核心的“多规合一”与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认知及理论范式,构建了基于“数量、空间、时序”三大维度的“多规合一”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框架,探索了“城乡协同、纵向关联、横向比较和跨区统筹”的四重案例应用与反馈修正。本书揭示了“多
本书以岩溶山地特色地貌单元——坝子作为案例,深入研究其土地利用转型升级和土地利用功能演化模式与机理,以揭示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岩溶山地乡村坝子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耦合格局、多元演变模式、功能转型空间演变特征与机理。本书研究成果丰富了土地利用转型发展理论,为岩溶山地坝子实行合理的多功能利用提供参考。
本图集通过整合全球发布的多种土地覆被/利用产品,引入谷歌地球引擎大数据平台,建立了多源土地利用数据融合修正制图方法。该方法既实现了已有土地利用产品可靠信息的提取,又充分发挥了遥感平台的优势、克服了训练样本点不足的难题,实现了“一带一路”沿线核心国家的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制图。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本书是我国著名“三农”学者张英洪从事“三农”政策调查研究的部分智库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以权利视角观察和思考“三农”问题,围绕维护与发展农民权利这条主线,聚焦农民增收与共同富裕、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新型城市化与制度创新、乡村振兴与权利兴农等内容,既有对北京推进首都乡村振兴“百村千户”的调研,对新
全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用来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分析体制、效率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和约80%的商品粮,粮食生产向主产区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大局。科学测度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国际化绿色化背景下国家区域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丛书”的第七卷。在全球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如何根据食物供求变动而调整?如何发挥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促进现代农业结构调整并保障食物安全?如何理清现代农业转型的方向与趋势,并提出可行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途径和发展战略?为此,本书在全球背景
本书全面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关于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大科学论断,构建了新时代粮食安全观及其战略,预测了保障我国国民营养健康需求的粮食规模,论述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合理生产布局、水产品供给、全球农业资源利用、粮食安全科技体系、国家粮食政策等方面的方略与对策。这些成果可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