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重要论述的指导下,综合对比中国与德国诚信价值观教育,以理论分析为切入,关注现实生活与教育实践,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文化、制度环境等多角度分析了中国和德国两个国家、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两个民族集体在诚信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异同。中国和德国在诚信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较强的可
本书聚焦新时代以来上海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实践,基于对各区、街镇、社区的长期实地调研,分析了党建引领、体制改革、法治保障、社会协同、社区自治、居民参与六个主要领域基层实践的经验及其条件、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学理思考提出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对于强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格局、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
了解193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的“魁阁”及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社会学史、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知识生产转型、中国知识精英有关建设现代中国的思考及其学术实践等议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往有关“魁阁”的研究多注重“魁阁”学术共同体的学术作品与学术实践,对于学术作品、学术实践背后的思考与规划,以及与之相关的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内涵界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历程回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实践效应、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的推进路径。
新时代网络思想阵地建设研究
由迁移效应引发的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正成为我国婚姻变迁中的现实问题与社会治理中的新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人口学、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出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扎根理论对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内容进行概念化、范畴化与类属化,依据核心范畴与主范畴构建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评估模型,基
中国社会的人口结构越来越“老”,媒体形态越来越“新”。“新”“老”之间的矛盾,使众多老年人面临数字世界的系统性排斥。老年人的数字突围不能“孤军奋战”,而是应该得到不同代际群体的共同关注和参与。从对比视角来看,老年人与年轻人在数字媒体接入、使用和素养等方面的数字代沟令人忧心;但从对话视角来看,年轻人对老年人润物细无声的数
本书以上海市松江区、金山区等郊区的残疾家庭、老龄家庭、贫困救助家庭为例进行了贫困的理论因素分析、社工的实务模式介入,督导评估的全过程跟踪,评估贫困家庭的救助成效,提炼了社会工作的四大服务机制:精准识别预估机制、项目承接运行机制、社会工作转接机制和督导成效评估机制。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研究设计、城市杜区居民安全治理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城市社区居民安全治理参与行为现状、城市社区居民安全治理参与行为影响因素、个体特征、社区参与和警察信任、社区参与、社区团结与公众安全感、结论与政策建议。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西安交通大学易地扶贫搬迁研究团队长期教力于西部贫困与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保护与人口发展问题研究,本书基于团队2008~2021年在陕西多地开展的大样本一手调查获得的数据,结合经济学、生态学、人口学和公共管理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梳理了我国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与实践经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