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报关人与报检人的视角,遵循报关与报检各环节的操作顺序,从实用出发,介绍了报关与报检的基本内容,系统阐述了报关与报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对进出口贸易管制、进出口商品归类、出入境货物报检、出入境运输工具和集装箱报检、进出口税费计算、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保税货物报关、特殊形式下进出口货物报关、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及其填
本书是一部全程回顾我国对外贸易70年来的体制变迁与改革实践的著作,根据共和国对外贸易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把共和国七十年的对外贸易划分为十个时期,依据历史资料和文献资料,分阶段讲述我国七十年来的对外贸易基本概况、对外贸易体制变迁及其改革创新,展示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及其政策模式,从“对外贸易背景、对外贸易状况、对外贸易体制
开放经济条件下,如何推动产业升级?对外贸易在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促进竞争、示范学习、扩大市场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通过国内外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对外贸易无疑对产业升级有重要作用。本书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结构演进、经济效率、产品空间及生产分工四种视角逐一揭示贸易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力求多层面对研究对象进行测度,最后在不同视角
2018年开始的中美经贸冲突,不仅对中国的全球化进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也预示着中美关系从战略合作转向战略竞争的大变局。《中美经贸变局:挑战与应对》用专业的眼光、通俗的语言、严谨的分析、翔实的数据,试图回答如下三个问题:中美贸易冲突为什么会爆发,贸易冲突对中国经济有多大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通过理论分析、定量研究,得出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边境贸易发展研究》对中国边境贸易的概念、研究对象、起源及历史演变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对我国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9个边境省(自治区)的口岸体系建设、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广州十三行中外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18ZDA19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本书收入21篇论文,涉及国内有关广州十三行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包括“十三行与行商家族研究”、“十三行与中外贸易”、“十三行与中外艺术文化交流”、“十三行与广州城市”、“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和“十三行与中外关系”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从竞争力角度看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国。今天的农业,已绝非传统意义上春耕秋收、日劳日作的形式,日渐发展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载体、以产业链为纽带、一二三产业跨界协作的现代农业形式。提升现代农业竞争力既是一个国际前沿理论命题,也是每个农业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实践中面对的具体问题。传统意义上农业竞争力更多地强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依托国内市场促进大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研究”11BJL053)的成果。中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将居世界前列,但外贸发展却明显没有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大量出口企业在国内市场没有销售、本土企业没有成为贸易主体、国内贸易成本并不低于国际贸易成本、出口产品结构与国内需求结构背离、加工贸易转内销困难等成为
从清代以来在地理环境特殊性和差异性影响下,丝棉贸易是云南与东南亚*重要的贸易形式。本书以丝、棉两种*典型的带有结节区专业分工有机组成部分彼此间相互补充的物品为媒介进行相关研究,体现了结节区的两至三个实行专业分工的有机部分彼此之间相互补充的典型特点,以此说明该跨国经济结节区的发展历程和内在特点。根据海关报告中逐年的资料记
东亚正如亚洲一样,是一种来自外部建构的概念,中国古代与东亚概念接近的一个词是海东。大唐作为一个巨型政治体,其与周边世界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和多元复杂的政治关系构成了半部全球史。处于极东位置的东亚诸国,背靠地球上面积大的海洋,其主要的面向就是唐朝,这就构成了唐朝与东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