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著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研究》的结项成果,列入俄罗斯学?东部系列。全书共分十二章。在第1、2、3、4、5章中,作者首先对俄罗斯反乌托邦文学的思想谱系进行了全面的描述,确定了该体裁所具有的独特思想内涵和诗学特质,确定了反乌托邦文学的三个源流,并对这三个源流进行了深度分析;其次,对白银时代的、20世
《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代性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主要内容共八章,分别探讨了都市空间与街道美学,狄更斯的现代性文学空间,狄更斯的城市现代性特质,“文学伦敦”的现代性主体,狄更斯小说的现代形式,以及视觉叙事、空间叙事和声音叙事等现代叙事艺术。在传统的研究视域中,狄更斯仅仅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城市小说的现
本书首先从溯源及影响角度出发,考察了莱蒙托夫与本土文学及西方文学之间的渊源,主要探讨了莱蒙托夫与普希金的文学关系,进而探讨了莱蒙托夫对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的影响,并探析了莱蒙托夫与拜伦、歌德、司汤达的文学联系;其次,着力于莱蒙托夫不同体裁创作文本,分别对抒情诗、叙事诗、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价值进行了挖掘;最后,打破体裁界限,
《威廉·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语言与存在/光明社科文库》着重分析华兹华斯如何在《抒情歌谣集》、《序曲》、《隐士》、《小贩》和《远游》五部作品中讨论语言的不足性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俄罗斯文学是该国思想文化的载体。本书研究了“布克奖”“巨著奖”得主弗?马卡宁、维克?佩列文、塔?托尔斯泰娅、尤?波利亚科夫等作家代表作中由“新多余人”、沉沦者、“地下人”和传统守望者构成的“现代知识分子”成长图谱,以及“现代知识分子”之信仰异变、反乌托邦思想、虚无主义思想和后现代思维。本书透过文学中的知识分子问题,阐释
《威廉·布莱克诗歌译评》翻译、评析了66首布莱克的诗歌(《诗的描述》19首,《天真之歌》19首,《经验之歌》26首,《手稿诗选》2首)。每首诗附有英文原文,对其中的难词作了注释。除了对这66首诗进行了翻译及深入评析之外,还对每首诗的几种中文译文简要地进行了比较,指出其短长、优劣。在书末,精选了布莱克本人为其《天真与经验
本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多元女性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理论探讨与维尔登小说文本分析结合起来,把小说主题思想探讨与其艺术形式创新研究结合起来,跨学科、多角度地研读小说文本,揭示其艺术创新与意义深度的辩证统一。主要内容在于对当代英国女作家费维尔登的创作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将选取维尔登各个时期的代表性
贝克特戏剧是西方戏剧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本书以贝克特的个体生存体验和时代生存体验为切入点,结合文本细读,分析贝克特戏剧创作复杂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探讨贝克特戏剧独特的美学品质。通过综合考察贝克特戏剧文学在传统与现代审美视域中所具有的先锋性与经典性,还原贝克特及其戏剧创作在世界文学史及文化史上的真实地位
本书以虹影的十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身体、历史和审美三个角度探讨创伤女性的“空间危机”。作为中国当代新移民作家,虹影以自身大空间、跨文化的历难体悟为中心,从女性创伤入手解读时代的巨大变革,叩问女性何以在每次争取空间解放的同时又背负了更为沉重的历史枷锁,并借此探索女性从空间危机中自我救赎的途径。她简洁而略带刚硬的笔触下
《英国小说的崛起》以“人性”为焦点,对18世纪英国重要小说家的作品进行细致的阐释,在体察各自特性的同时集中论述其精神实质,反映英国早期现实主义小说家对人性的推敲历程和18世纪英国小说的宏阔全景。本书摈弃单一的传统批评模式,采用现代批评理论对18世纪英国小说进行具体而系统的研究,拉开时间距离审视早期英国小说的成形过程、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