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介绍灰色预测决策方法及其在冰凌灾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实践。全书共10章,包括灰色预测决策方法和冰凌灾害风险管理研究概况、灰色预测决策方法基础、灰色关联决策方法、灰靶决策方法、灰色局势决策方法、灰色风险型决策方法、灰色预测方法、冰凌灾害形成机理及特征分析、黄河冰凌灾害风险管理实践以及冰凌灾害防灾减灾措施与政策建议等
本书在对振源及结构相互作用机理探讨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等手段,阐述了水电站机组轴系统在多振源耦合作用下的多维振动特性、机组与厂房耦合振动特性等,论述了目前水电站机组与厂房耦合振动理论前沿和工程应用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电磁与水力振源耦合作用下机组轴系统振动特性、水电机组轴系统多维耦合振动分析、水电站机组与
本书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红山嘴电站引水渠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型试验、概化水槽试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引水渠道抽水融冰机理、水温沿程变化规律、引水渠道不冻长度计算、单井和多井融冰过程模拟、井群优化布置等研究,最终获得了不同水力、热力、气候条件下抽水融冰运行优化参数,可为解决寒区引水式电站冬季运行冰害提供
本书关注政府间的协调和行动以及治理的问题,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当前中国流域治理碎片化现状及解决碎片化问题的政府间协调机制,梳理了协作性治理、整体性治理、市场型治理三种指导思想及协调思路。本书以清水江为例,梳理了流域治理中基于市场型治理的政府间协调创新,指出了各种协调类型的局限性和相应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中国流域
本书针对目前蓄滞洪区防洪蓄洪管理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蓄滞洪区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实践应用示范研究。该专著深入分析了目前蓄滞洪区的管理现状,系统地介绍了蓄滞洪区信息管理方面的最新技术手段包括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物联网与大数据等;详细阐述了蓄滞洪区基础数据的采集与整理技术流程、基础数据处理
本书针对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实践,按照该类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来展开其关键环节的管理机制研究,进而完善其综合集成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力图为提高该类建设的组织管理水平提供可操作的理论方法工具。
水资源短缺已经逐渐成为全世界普遍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中国面临的水问题更加严峻,人均水资源量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等引起了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等问题。随着中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不安全、水环境不安全和水生态不安全会更加严重并交织在一起,水问题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较大
《流域水资源配置利用管理方法与政策研究》从水权交易市场和水利工程产权角度及流域水资源配置利用与管理的优化方法入手,建立起通用的流域水资源优化与配置模型,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图形可视化技术,讨论了水资源配置中的产权管理改革方法,并提出了一体化的流域水资源配置理论和方法。研究结论对于推动整个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
本书围绕水资源“三条红线”的科学认识、考核评价与管理落实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问题,揭示量质效管理指标随来水丰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与指标间的互动关系,探讨“三条红线”的相容性与完备性;提出了量质效管理指标驱动因子集,建立了量质效管理指标驱动因子识别模型,定量测算来水丰枯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解释驱
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是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也是应对环境、气候与能源短缺等危机之策。《长江上游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研究》以我国能源供需结构和长江上游地区水电资源状况为研究起点,以水电开发量的动态测评为基础,进行水电开发的替代效应和影响分析,借鉴国内外典型水电开发案例经验,实现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