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侧面。本书从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入手,讨论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包括循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从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角度,讨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基础:土壤及其改良、种养结合、农产品加工、技术支撑体系、农作物秸秆和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不同尺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积淀了宝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得到了极大重视,创造性传承、“活态”化利用成为全面提振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古民居是村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它们的保护与利用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缺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古民居正日渐走向衰败甚至消亡,如何让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消除绝对贫困以后,我国仍然存在数量庞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须瞄准占据较大比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本书坚持系统思维和方法,深入探讨了共同富裕视域下农村低收入人口返贫的诱导因素、生成机理、风险评价和预警机制构建,强
本书根据作者团队对十余个省份的实地调查资料撰写而成,主要针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股份合作制改革等问题,利用调查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结构、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成员身份认定等内容,总结实践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本书内容包括农村集体资产股份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2050年现代智慧生态农业战略研究与发展路线图”的成果总结。为实现农业强而永续、农村美并生态、农民富且体面的乡村全面振兴美好愿景,本书提出了未来我国农业应坚持发展“现代智慧生态农业”这一基本方略,实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高效绿色高值农业永续发展”两个目标,推进“农业效能提升、系统优化、
功能农业:理论与实践
乡村地域系统作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人文、经济、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区际联系的乡村空间体系。土地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要的空间载体,其对乡村转型发展过程的响应直接关系到新时期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战略目标的实现。本书从土地利用功能结构与状态效率的视角出发,在对江苏省农村建
人才振兴是乡村发展的关键,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乡村发展的关键。乡村职业经理人作为乡村经营的专业人才,带动村民通过经营实践,盘活乡村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建构以村民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为乡村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及乡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探讨了乡村职业经理人如何参与乡村经营并影响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通过
本书以“两山理念”发祥地浙江省安吉县的一个村庄——梧村作为田野考察点,具体研究了该村开展的“农居庭院美化”项目实施过程,试图从一个侧面揭示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与具体机制。
本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文献综述、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户相对贫困缓解效应的理论分析、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城乡比较视角下农户经济相对贫困缓解效应实证检验、农村内部比较视角下农户经济相对贫困缓解效应实证检验、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缓解效应实证检验、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