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共享发展理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发展目标,在社会保障改革、制度优化及定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的推进过程中,以社会保障权益为核心的再分配机制成为缩小贫富差距的时代挑战与时代命题。本书运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三种方法,沿着“理念—制度—问题”主线展开,从理念出发,分析制度框架,回归现实,探寻我国社会保障权益与
从2011年,各省市以"群众路线"思想为指导,纷纷采取了形式多样的群众路线活动或工程来解决各地区面临的社会问题,有"三问三解"、"连心工程"、"联村联户"、"三同"活动等工程。随后,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地方干部需要更深入地接近人民群众,同时也提到群众路线是地方干部主要的政策工具,能帮助地方干部了解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及公
本书将彝族传统文化整体图式中具有治理功能与发展意义之文化要素界定为葬族传统治理资源,梳理了彝族传统治理资源的历史演进与生成基础,总结了它所表征的总体逻辑特性及运行机理,提炼了其中孕育和表达的道德精神与伦理价值,从理论与实践讨论了它们对于舞族乡村之“三治”融合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彝族乡村之“五位一体”全面振兴的现实功能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从特定的一维空间向多维空间转变,空间转向逐渐成为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视角。西方理论界探讨的“空间转向”旨在恢复被时间遮蔽的空间维度,而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生成于主体对现实场域的内在体验,空间形态的演变、空间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生产方式的更替均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转向产生影响。以时间转向空间为理论
本书运用历史政治学方法,对中国古今的国家形态进行贯通性研究,并将其概括为“文教国家”。全书揭示了中国型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分析了文教国家的结构与其比较重要的治理制度与机制。本书自觉、全面地运用历史政治学研究方法,就中国型国家的构成和形态提出了一系列全新命题,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运用历史政治学发展政治学理论的方法。本书的研究
本书从文化的视角探究一个村寨在道路影响下的生计模式转型、社会关系变迁、文化互动交融等问题。那柯里是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个因路而生、因路而兴、因路而变的村寨,先后经历了马帮道路时代、昆洛公路时代、磨思公路时代和昆曼公路时代。随着道路的变迁,那柯里村民的生计模式从经营传统马帮驿站,向集体化农耕、经营汽车旅馆、以“茶马驿站
本书深入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结构,阐明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传统与时代品格。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化自觉,本书探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合力的理论资源,探析秉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使命,阐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学理内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于个人道德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它关涉到“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个人伟大的精神和担当,没有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凝聚发挥,没有全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就不可能实现。本书正
本书共九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医养结合模式的背景、研究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目的与意义及现状分析,提出了互联网+医疗+养老+医保的“医养融合”服务和管理的新思路,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提供基础;第二章通过对医养结合的相关理论和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后,更加明确了医疗与养老服务的规划目标及具体任务,为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提供了理论
《复旦马克思主义评论》是复旦大学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集刊。以本书为载体的马克思主义多学科、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将有助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支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复旦学派”。本辑为第一辑,设置“特稿”“当代中国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