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21年“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系列课题辑录,所论如题,主要从案例意义、基本情况、方法策略、实践价值及机制等视角讨论了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系统集成改革、济南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苏州吴江区创新工业生态“数字管理”、巴彦淖尔系统集成改革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市域社会治理现
本书从区域经济合作视角重新审视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问题和新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本书写作宗旨明确,涵盖区域间产业、市场、要素与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合作协调机制,以及协同创新、高铁建设、跨界污染等热点问题。本书写作既注重理论与机制分析,又强调问题导向和实际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研究成果,从中俄经贸合作整体、中俄毗邻地区经济合作、中俄非毗邻地区经贸合作、中俄友好城市经贸合作四个方面研究新时代中俄经贸合作问题,内容涉及俄地区经贸合作的理论基础,进程、特点与影响,能源问题;地区合作模式的探索与演进,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俄合作,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
本书是“现代慈善前沿丛书”的第四本,由十章构成,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研究的主要是新时代我国慈善公益的基本理论和模式,慈善公益参与疫情防控和应急管理等;第二个板块研究的主题是我国慈善公益研究中的几个前沿问题,例如,慈善公益的税收政策、家庭财富传承、捐赠人建议基金慈善模式等;第三个板块研究的主题是中国慈善公益的
社会资本与健康研究一直是医学社会学的热点议题之一。本书从社会资本占有主体以及社会资本运作的时间和空间角度出发,在经典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将家庭单元、数字技术和社会变迁等因素嵌入社会资本概念,运用量化的方法探讨不同主体与运作条件下的社会资本是否以及如何发挥健康效应。
以黄卫平教授为首的课题组,针对中国面临的经济发展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十九大文件相关部分为基础,以习近平关于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论述为指导,分析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如何在价值链的重构中占有优势,同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全球经济治理、绿色发展等方面起到协调和引领的作用,
《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多学科联合考察数据编目》全景式展示了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多学科联合考察获取的数据,对涉及基础地理、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及反映区域特色的数据的基本情况、加工过程和质量控制等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在内容组织上,《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多学科联合考察数据编目》按照“考察区全域–典型区域–重点城市”的空间尺度和
本书综合研判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全面分析了大湾区建设创新共同体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建设目标和“四步走”战略路径。同时,本书围绕跨境要素流动提出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共同体的建议,包括六大举措: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科研人才跨境协同一体化、科研经费跨境协同一体化、科研
科技创新与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科技、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的重要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我国十分重视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新时代,面对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的客观现实,我国不断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融合机制,实现
经济增长事关人类福祉。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增长及其驱动因素始终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重大研究议题。正如199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卢卡斯(RobertLucas)所指出的,“只要经济学家开始思考增长问题,他就无心思考其他问题了”。本书聚焦经济增长与比较优势演化,运用基于产品空间的比较优势演化理论的分析框架,系统回答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