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大而迷人的经济增长主题中,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片面强调经济增长所需的政治条件。然而,“上山的路也是下山的路”,同样的政策制度在不同国家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经济表现。本书是对如何更好地构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一个新探索。政府规模与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特征性事实。在政府和市场的双向互动关系中,增长模式、政
本书内容上分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三个部分,国际贸易部分主要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及实践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金融部分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基础知识、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国际货币体系、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投资部分主要包括国际投资理论、国际投资政策、中国的双向投资与投资政策。
本书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21年“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系列课题辑录,所论如题,主要从案例意义、基本情况、方法策略、实践价值及机制等视角讨论了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系统集成改革、济南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苏州吴江区创新工业生态“数字管理”、巴彦淖尔系统集成改革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市域社会治理现
本在梳理北京城市更新的历史脉络基础上,总结首都北京城市更新政策的逻辑演变以及城市更新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基于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德国柏林和法国巴黎等首都城市的城市更新经验,从产业、空间、规模、分配、市场和治理等角度,构建了首都型城市更新的理论逻辑。搭建了首都城市更新模式的总体框架,框架内容包括首都城市更新面临的挑战与特色
本书选取较为典型的河北省11个县城的脱贫实践作为研究案例,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主线,采用历史背景与现实逻辑相统一、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证了河北省精准扶贫工作中异地搬迁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以及健康扶贫对于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积极影响。
本书以近年来陕西县域经济巩固脱贫攻坚实践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内秦岭北麓农业资源禀赋差异为切入点,通过对案例地区代表性村庄以及村民的深度走访、调研、座谈以及问卷分析,摸清了巩固脱贫攻坚的现状、特征与问题,得出了农业资源禀赋、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机逻辑关联,拓展了相关学科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构建提出了基于资源禀赋差异的
本书遵循道格拉斯·C.诺斯有关制度构成以及演化的基本思路,采用历史与制度相结合的基本视角,试图在制度框架与历史语境中寻找拉美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本书试图回答:拉美“榨取型”经济制度在殖民地时期是如何形成的;这些制度在拉美独立后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这些制度对当今拉美的影响何在。本书的创新点在于从制度和历史的视角全新地阐
本书共包含十章。第一章为现状格局,第二章为优化战略,第三章为战略格局,第四章为加强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第五章为底线与安全,第六章为效率与发展,第七章为国土综合整治,第八章为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第九章为未来国际公地的治理与展望,第十章为结论与建议。
本书围绕河南高质量发展问题,一方面从理论上深刻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基本特征、发展趋向、根本遵循、实践路径及判断标准和评价体系,并进一步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标注高质量发展新方位,新发展理念彰显高质量发展新指引,新发展格局凸显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新发展目标强化高质量发展新指向;另一方面从实践上全面系统
本书从区域经济合作视角重新审视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问题和新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本书写作宗旨明确,涵盖区域间产业、市场、要素与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合作协调机制,以及协同创新、高铁建设、跨界污染等热点问题。本书写作既注重理论与机制分析,又强调问题导向和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