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迫切需求,是推进国土空间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保障。欧洲空间规划观测网(EuropeanSpatialPlanningObservatoryNetwork,ESPON)通过开展应用研究和目标分析、提供
北京中轴线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是由一系列建筑、历史地标、历史街道、桥梁和遗址共同构成的空间综合体。它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不断完善,并在20世纪实现了公众化转变。历经七百余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BR》本书全方位阐释了中
本书系统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关键指标评估流程及方法。首先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体系,简要介绍海绵城市理念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其次,重点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数值模型原理及模拟功能,包括产汇流模型、管网排水模型、河流模型、水质模型、海绵设施模型等模块的数学控制方程和求解格式,以及模型适用范围;再次,着重介绍海绵数据采集及
本书围绕“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两个核心概念,阐述了智慧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介绍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特征、支撑技术及其建设内容,并通过大量案例介绍与地图学联系紧密的空间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时空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智慧城市支撑技术与应
本书基于对产业用地合约性质的基本判断,在“社会-空间”逻辑基础上,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合约理论以及心理所有权理论,考察了空间生产的合约机制,阐述了“合约-行为-认知”互动关系,并从合约角度探索产业用地到期问题,分析了产业用地上空间生产合约的结构特征、存在问题和优化策略以及权利认知构建机制,最后提出优化空间治理体系及解决到
本书精选了第二届AHLA亚洲人居景观奖的部分获奖项目,涉及公共景观类、文旅酒店类、社区景观类、美学展示类、庭园花园类等五个项目类别,从不同角度对理想的人居景观进行了诠释。书中对每个项目的基本情况、设计理念与总体方案、详细设计与措施、建成效果都进行了分析和展示,对于有特色的景观节点还借助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图纸进行深入
在城市更新发展大背景下,游憩公共空间日益成为全域旅游建设关注的重点。本书着力于探寻城市游憩公共空间更新迭代机理与演化规律,尝试提炼和总结城市游憩公共空间主要提供机制与方式,并从供给侧视角遴选公园绿地、商业(购物)中心、特色街区、工业遗产“活化”再利用等专题,甄别和剖析发展“阻力”“痛点”,推演城市游憩公共空间更新策略与
本书将合约分析引入空间存量规划,从制度约束层面的缔约背景、系统组织层面的路径策略、模式层面的关系-要素-结果分析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适合于分析存量规划与城市更新的合约分析框架;之后以以制度约束层面的缔约背景为考量选取了四个典型案例进行理论模型与经验案例的对话分析,拓展了城市规划“实然”研究路径,有助于提升存量规划背景下
本书从顶层设计角度总结了CIM平台的设计方法、需求分析、总体设计等内容。本书内容包括概论、CIM平台设计方法、CIM平台需求分析、CIM平台总体设计、CIM基础平台设计、CIM典型应用设计、实施路径设计、CIM平台设计案例、总结与展望,可指导CIM平台设计和落地建设。第1章从相关技术背景和概念切入,阐述了CIM平台概念
在创新驱动的空间发展观下,需要新的区域城镇化空间组织模式作为响应。区域创新体系作为热门的区域空间政策已经得到广泛关注,但少有区域尺度空间分析和规划实践的研究。本书探索了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空间发展观,解析这种空间形成的演进动力、组织模式、组织原理、特征和发展工具,进而以这一空间发展观分析和理解珠江三角洲的空间现象,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