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第二版)》系统介绍了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影响生产生活效率的人、环境与人机系统的交互作用。《人因工程(第二版)》分为概述、基础篇、应用篇和扩展篇四大部分,共12章。概述主要介绍人因工程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基础篇从人的因素(包括人的生理与心理、体力与脑力工作负荷、人体尺寸测量与作业姿势)与环境
本书介绍了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并用相关案例说明理论的运用方法。最后用具体完整的设计案例阐述人因工程学在设计过程及评估中的应用,使读者对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有全面的了解。本书适宜从事工业设计的相关人员阅读。
本书内容分为10章:第1章概论、第2章人体尺寸测量与统计函数、第3章人的特性、第4章显示装置与操纵装置设计、第5章作业空间与设备设计、第6章作业环境、第7章船舶人机工程、第8章核电站人机工程、第9章"三海一核"人机工程设计和第10章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是计算机领域的新兴发展方向之一,主要探索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为用户设计、实现和评估交互式计算系统,是一门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工业设计的交叉性学科。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人机交互系统中的"人",第二部分介绍人机交互中的"机器",第
作者通过对人机协同系统学术史的考察,发现:计算机从一开始只是帮助人进行辅助性的计算、推理和决策,到后来具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学习和推理能力,甚至某些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系统已经具备了原本只有人类才具有的直觉能力。这表明,人机协同系统的推理机制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迁移过程即人的推理能力不断向智能机器系统迁移的过程。
本书通过功能详解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图文并茂、视频教程的形式,对达索公司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DELMIA中的人因工程设计和分析(ErgonomicsDesign&Analysis)模块进行了详细讲解。本书不仅对人因工程学基础知识和软件基本操作进行了介绍,而且重点阐述了其中人因工程设计和分析模块的各项功能。读者学习
本书建立了新的本体论哲学——交往哲学,其核心是“物语—交往”的本体论结构。书中重新解释了“中庸”的含义并将其作为方法论。本书通过分析人、语物、交往媒介、交往空间、时间的基本性质阐述了什么是“交往”。书中指出了人机工程的实质是人和语物的交往问题,并讨论了人和语物交往中的“善”。总之书中提出了大量的新思想,对于不同领域尝试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依托几类工业设计的典型产品也是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产品逐渐展开对功能性可用性愉悦性三个层次的人机工程因素论述。*部分是人机工程学基础,包括人体尺寸、生理、心理特征。第二部分以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为核心,着重讲述人体测量数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尽可能地阐明问题*原始的出发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人机工学的词源、研究领域等概况,之后几章分别介绍了人体活动及其效率、人体测量与人体尺寸、产品与空间尺度中的人体因素、无障碍环境设计、环境的物理因素与人体健康和功效。本书着重于普遍性原理的解释和设计应用案例的介绍,突出设计实践应用,适合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各设计领域专业人员学习,
本书以“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体尺度与机器、人体尺度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内容、方法和应用。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全书共分8章,分别介绍了人体工程学的概念、人体尺寸及应用、显示装置设计、操纵装置设计、工作空间设计、建筑室内外环境中的人机因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