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和机械化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上**的技术变革。首先,本书从技术效率的角度,考察转基因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转基因技术是一项新的技术革命提供了来自实证分析的证据。其次,本书分析劳动力工资增加、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和财政补贴等对机械化的决定性影响,研究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揭示机械化和我国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选择及其代际效应研究:基于“百县千村”整村调查数据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可靠途径。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针对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调查S镇的乡村振兴实践,从财政引导、金融支持及社会资金参与等方面,构建多方资金协调运行的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第二篇针对乡村振兴项目,实地调查LXG项目的跟踪审计过程,构建并运用
办好农民合作社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但从总体看,目前农民合作社仍面临运行不够规范、与成员利益联结不紧密、扶持政策精准性不强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合作社的治理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本书试图揭示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
政策试点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制度土壤并承担着重大的政策探索使命。2015~2019年实施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三块地”改革)是中央为解决当前土地制度存在问题所做的重大探索,本书首先基于翔实的资料数据对此次试点改革进行回顾、梳理和总结,然后运用S-CAD政策评估方法,对筛选的代表性试点地区进行政策评估和对比分析,并对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主要介绍了我国及国际上其他主要国家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概况,以及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转基因食品,并分章节叙述了微生物与寄生虫、植物性食物的内源性有害成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真菌毒素、工业与环境污染物、转基因食品等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来源分布与危害,
本书以年度为单位,共设计“实践观察”“理论观察”“个案实录”“思想评论”四个专题,通过记录、研究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以及乡村振兴或乡村建设中具有前沿性的实践探索,考察相关学术理论,反思学术流派,梳理与评论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年度研究文献,系统记录与总结乡村振兴前沿发展理念及具体实践成果,以期达成对乡村振兴战略
无锡、保定农村调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调查,1929—1930年、1958年、1987年、1998年共进行了四次。四次系列调查尤其是后三次主要对22个村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积累了南北两地数千农户长达约70年的家庭经济数据。本书是由多位学者利用这四次“无锡、保定农村调查”资料所著文章组成,是多视角、全方位的无锡、
本书由五部分内容构成:在梳理牧民生计、牧区发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工矿业开发牧民可持续生计框架;系统缕析牧民生计的制度变革以及地方的发展逻辑,在肯定工矿业对个案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基础上,侧重于考察其利益分配链条;运用脆弱性概念,分析牧民生计面临的双重脆弱背景;考察工矿业开发对牧民生计六大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
本书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探讨了乡村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本书共3篇17章,第一篇为时代趋势,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实施路径、与新农村建设的不同之处,分析了该战略为什么能改变农民的生活;第二篇为科技赋能,介绍了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及其将为该领域带来什么改变;第三篇为产业实践,介绍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