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持续加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以“五个世界”回应“四大赤字”,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为世界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本书以问题为导向,全面立体展现新时代治国理政重大理论成果和重要实践举措,为读者娓娓铺陈了世界之问的中国方案。
本书受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非零和博弈视角下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研究”(TJZXQN19XSX-003)资助。本书的主体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以囚徒困境推演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场具有客观的社会存在基础。中篇,通过三个合作博弈模型,解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求解国际合作困境的合理性及学理性。下篇,以阿克塞尔罗德实验说明,一个合作先行者的出现是开启合作博弈的关键,即中国始终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主体价值。
1989年,当柏林墙倒塌、东欧集团解体时,世界政治的坐标随之发生变化,其影响对欧洲来说最为显著。欧洲各国迅速趋同,它们所享受的自由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但与此同时,欧洲越发依赖金融市场;过去的黑暗势力未曾消亡,帝国主义仍有诱惑力,民族主义死灰复燃,种族思想继续驱动仇恨、暴力和流血事件发生。本卷是“贝克欧洲史”丛书的第十卷,安德烈亚斯·维尔申综合上述发展脉络,指出尽管发生了种种特殊事件,欧洲的当代史仍以“趋同”为标志,若要偏离这一态势,便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兼具海陆地缘特性的中国和印度均怀揣民族复兴的梦想,面对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的时代背景,中印两国为什么能够超越“强邻对抗”逻辑而选择合作?怎样合作?合作前景如何?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本书主要涉及如下内容:中印发展伙伴关系理论适用:观念和应然路径、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国际体系动态均衡下中印地缘战略的恒与变关系、中印发展伙伴关系与国家安全、中印发展伙伴关系的进程与制度建设、中印发展伙伴关系的路径、关于中印发展伙伴关系建设路径与机制选择的思考
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并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与方面。本成果聚焦于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现代化的三个方面:一是对华负面信息的驳斥能力,二是国际对华感知的改善能力,三是传播效能的评估能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本成果提出国际话语权确立与国家形象建构过程中“破”(澄清与驳斥涉华负面信息)“立”(提升对华好感度)并举的“双轨驱动”机制;并采取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以大规模跨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局势发生了深刻转变,诸多“战略意外”的频发,使得百年变局下的国际社会更加不稳定、不确定。后冷战时代中美之间的包容性竞争取代了冷战时期美苏的对抗性竞争,降低了东盟国家的外部结构压力,使其获得了对冲空间。同时,国家能力的强弱和特定时期结构压力的变化则影响着具体的对冲形态和强度。本文以新古典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依据,提取出结构压力和国家能力两大变量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冷战后东盟国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从对冲转为战略调整并倾向追随的国家、稳定对冲的国家和由追随到试图转变成对冲的国家。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第十五辑(2022年第一辑)刊载了8篇学术论文和1篇会议综述。本辑内容涉及以下方面:中国周边国家外交政策、新冠疫情期间的大国中亚援助、马来西亚与文莱海上争端解决、大国博弈背景下的东盟中心地位、拜登执政以来美印关系、澳日政治和外交对话机制、越南文化外交战略和缅甸的中立外交政策等。本辑作者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巴黎政治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学术机构。《中国周边外交研究》边界部欢迎国内外
本书“研究篇”从赋予言说以意义的文学性阅读出发,梳理《使清日记》所载内容,研讨柳原前光的中国观察和中国认识,从文学发生学角度分析日记的文本生成,并从一个侧面呈现晚清社会、近代中日关系以及两国殊途分野的近代化进程。“校注篇”对《使清日记》写本进行录文并断句标点,对其中的衍字、脱字、误字、旁注、誊录空白等予以校记,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改正书页混乱情况,对所涉中日重要人物、节点事件以及难解字词的含义、诗文的用典出处等加以笺注。
书稿是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研究视角新,立足于受众意识,从跨学科视角研究国家形象外宣翻译融通策略及可接受性,既有宏观视野,也有微观研究,理论建构与个案研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翻译可接受性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的首要因素。翻译可接受性是相对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时代和社会发展而有所变化。同时,它也会因读者的认知水平而异。国家形象外宣翻译应该立足于受众意识,对目的语系统所固有的价值观念、文化取向和审美习俗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作出准确的判断,制定相应的翻译融通策略,以契
本书是一部研究能源与气候治理理论、实践的学术著作。在全球化快速发展、跨国联系空前紧密的今天,能源和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严峻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中美两国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边合作不断深化,成效显著。本书以上述两大议题的全球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首次提出了多层级治理理论框架,并通过大量案例详尽分析中美能源和气候治理互动合作,总结提取其经验启示,深入分析了中美能源关系格局、美国次国家政府在中美气候治理合作中的角色和作用、美国国内政治对其气候战略的影响,以及两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现状、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