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期自行车引发了一场革命,改变了世界。得益于自行车及骑行,女性得以走出家庭,接受教育,争取一系列平等权益。自行车运动成为当时社会变革的重要推手,女性因这项运动逐步建构“新女性”身份,在此过程中社会对女性的束缚逐渐解除。 《自行车改变的世界:女性骑行的历史》是一部关于女性骑行的历史。作者不仅关注那些高水平的自行车
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刻有其所厲的社会时空的烙印,不同的生活时空会引致不同的生活方式。本书以社会性别视角为基础,旨在研究新型城镇化和技术变汪过程中妇女生活方式的演变,系統界定妇女生活方式的概念特征,并描达其现实状况。同时,探寻生活方式变迁的内在机制,为妇女转变生活方式、促进角色转换、提升生活质量,以及融入现代生活提供理论和实
本书是系统研究英国落实“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在梳理英国政府出台的政策文本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书集中从历史背景、核心主张、行动计划、国际实践以及成效与挑战五个维度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并明确指出,英国在积极参与并推动联合国“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的同时,已俨然成为在“冲突中的性暴力”议题上的国际引领者,
本书是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中国妇女发展”课题组编撰的2021年度分析报告,由中华女子学院组织研究机构和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撰写。书中选取健康、教育、就业、参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婚姻家庭、国际交流合作与妇联组织发展等领域的发展和经验,以及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事业的地方实践
本书是系统研究俄罗斯对“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落实情况的原创性学术成果。通过对俄罗斯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政策与实践进行历史性考察,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俄罗斯构建出具有本国特色、以发展为核心的妇女、和平与安全观,并在该妇女、和平与安全观的指导下,将落实“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的重心放在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为妇女创造和平、安全与
本书首次从妇女、和平与安全的角度梳理了日本各阶层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探讨了日本妇女被纳入国家建设轨道、参与个人与国家安全构建的发展进程,审视了日本妇女面临的和平与安全问题及其背后隐藏的性别不平等与歧视。借助翔实的一手资料,本书总结了日本为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第1325(2000)号决议采取的具体行动,并从政治战略的角度揭示
本书是系统研究中国妇女为实现平等、和平与安全而努力的历史进程与当代实践的原创性成果,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着重梳理从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中国妇女关于平等、和平与安全的主张和实践;下编从妇女参与外交与维和行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反家庭暴力和建构性别平等的和平文化等方面,全面总结2000年以来中国落实以联合国安理会第13
《中国妇女研究鉴》由全国妇联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是比较全面、系统地汇编某几年度的妇女/性别研究发展成果和信息的连续出版的学术性、资料性工具书。它以5年为周期,《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11~2015)》是其第五卷,主要由前言,2011~2015年中国妇女/性别研究概述,研究综述(妇女/性别专题研究综述、学科建设研究综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为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借鉴社会性别理论和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国家与妇女互动同构的研究理念下,基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史的回溯,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考察了我国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的发展,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破解当下女性公共参与意识培育的困局进行了研
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西部民族地区在过去30多年里(1980年至今)经历了快速的旅游开发过程。当地妇女抓住了这一机遇,以较之男性更为高涨的热情参与其中,成为参与主体,她们在旅游发展中的变化也日益凸显,并推动着当地社会性别关系和结构的改变。基于此,本书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聚焦西部旅游开发中的少数民族妇女群体,利用妇女主体经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为庆祝2018年建所60周年,拟精选建所以来出版的有一定影响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图书40本,集中修订再版人权研究系列丛书。本书为该丛书之一种,探讨了妇女权利法律保障的国际法与国内法、以法律促进妇女参政、消除妇女就业歧视、性骚扰的界定等诸多问题,对于促进妇女社会平等的法律与实践有现实意义。
实现绿色发展依赖于科技创新,尤其是绿色科技产业的推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女性在绿色科技领域仍存在相对缺席的现象。有望在未来的绿色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环保技术等领域的女性比例依然偏低,这直接影响到女性作为科技专家参与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发展的进程。本文系统地认识了女性参与绿色发展的深层联
本书对北京世妇会召开20年来,中国在提高妇女地位的国家机制、妇女与贫困、妇女与经济、妇女与健康、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的人权与法治保障、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妇女与环境、女童保护等领域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全面反映了中国在《行动纲领》重点关切领域的探索实践和积极进展,特别是对中国深化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的法律政策的性别
本书着力发掘运用包括中共妇运文件、全国妇联部门档案、妇女(联)史志、妇女工作者口述访谈、妇女报刊在内的丰富史料,从“中国共产党部门工作史”的新视角,全面、系统、深入地展现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这一时期中共妇女工作的历史形貌,揭示了学界过去语焉不详的当代中国妇女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本书旨在系统研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5“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与其他目标中所包含性别平等议题的全球发展与中国经验。书中运用丰富翔实的资料、前沿专业的数据,深入分析了全球促进性别平等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障碍;选取鲜活生动的案例,全面总结了中国推动妇女发展的长足进步和艰巨挑战。
矛盾性别偏见与女性职业发展
本书基于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之福建数据,对改革开放后十余年(1990~2000年)中福建妇女社会地位的总态势进行了重点描述,对妇女经济地位、教育地位、婚姻与家庭地位、健康地位、生活方式、法律地位、社会性别观念等所涉重要领域的状况进行了较深入的分层分析,以勾勒出改革开放后十余年福建妇女社会地位及相关重要领域的重大变
《晚清文人妇女观(增订本)》以晚清女性的生活思想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同时关注当时的社会背景,描绘出女性的命运是如何同历史融合在了一起。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综论,下编为分论。作者勾勒出晚清妇女生活中的新因素,如不缠足,兴办女学堂、女报、女子团体,这些行为的后面,是平等观念、女权意识等西方观念的东渐与落实。在历史的陈述中,
本书聚焦于中国女权思潮和实践的缘起阶段,在全球史的视野下,把晚清中国的女权论述和实践放置在西方文明轮在近代中国传播、转化的大理论图景中加以审视。
本书依照中共历史的经典分期,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历史轨迹和历史经验。书中运用包括中共妇运文献、全国妇联档案、妇女(联)史志、妇女工作者口述访谈在内的丰富史料,从“中国共产党部门工作史”的新视角,全面、系统、深入地展现了此一时期中共妇女工作的历史形貌,揭示了学界过去语焉不详的中共妇委组织体系和妇女工作领导体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