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的对象为启蒙运动,研究18世纪作为特殊的百年,见证着欧洲国家经历了哪些重大变迁,它们又和今人普遍的认知存在何种偏差。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精神运动是一种欧洲现象。启蒙运动时期被从许多不同角度进行阐释:启蒙运动时期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和女性觉醒的时期,是交流和改革的时期。全书篇幅不长,言简意赅,却清晰而全面地从国
《启示哲学》是谢林晚期哲学的最重要代表作,也是德国古典哲学最后的体系,同样是所有哲学史教材都会提到的哲学体系。 就谢林自己的著作序列而言,《启示哲学》与已经出版的《启示哲学导论》构成了一个整体。如果说《导论》表明了谢林晚期哲学的最终诉求、思想出发点和方法,那么《启示哲学》则是对前者的运用和具体化。谢林在其中着重考察的是
本卷是《话说世界》第8卷。讲述了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开始了涉及的哲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的文化启蒙浪潮。附:《话说世界》全套书20卷,每卷约25万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图片,时间跨度从史前至2017年(出书前截止)的世界历史。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史、艺术、宗教、科学、社会日常生活等。详实充沛地介
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曾说过:“任何人类的大脑,无论智力发展到何种程度,原始思维都依然根深蒂固。”在《希腊人与非理性》中,著名古典学家E.R.多兹描绘了直到柏拉图时代的希腊文化中非理性力量的影响,揭示了古希腊精神世界中重要却相对不为人知的一隅,对“希腊文化是理性主义的胜利”这一传统观点进行了反思。他利用现代人类学和心理学
本书首先梳理笛卡儿人生历程的关键节点,然后借助“理性追问和心灵探索”两条主线,将笛卡儿的核心话语置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予以解读和分析,并且辅以后世哲人的评论,以期勾勒出笛卡儿的形象,展现笛卡儿的论述,以帮助读者了解西方哲学的进程,乃至理解“心灵”的现实意义。
《启示哲学(上、下卷)》属先刚教授主编的“谢林著作集”,是谢林晚期哲学的最重要代表作,也是德国古典哲学最后的体系,同样是所有哲学史教材都会提到的哲学体系。 就谢林自己的著作序列而言,《启示哲学(上、下卷)》与已经出版的《启示哲学导论》构成了一个整体。如果说《导论》表明了谢林晚期哲学的最终诉求、思想出发点和方法,那么《启
中华学人?哲学系列邀请当前国内哲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其中大多为长江学者),以文集或专著的形式推出其代表性作品,代表了目前哲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其研究问题也代表了目前国内哲学研究的前沿方向,整体以套书的形式推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法国哲学比较生动,比较活泼,比较富于机智,简直就是聪明机智本身”(黑格尔语),本书即在现代
本书是关于西方哲学原理的基础性著作,创造性地按照哲学三大主题——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选择和安排材料,讨论了众多西方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史论结合,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既有强烈的历史感,又有理论的思辨性与纯粹性,是按照哲学主题结构写作西方哲学史的大胆尝试。
从总体层面上看,康德宗教哲学*为核心的思想特质在于其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道德理性和实践理性基础上的道德宗教。从某种程度上讲,道德必然导致宗教恰恰是康德宗教哲学的理论主旨和基本走向。一方面,为了解决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为了实现作为道德*终目的的至善,为了保证德福一致和相匹配,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不得不引入了上帝存在的悬
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结构—后结构主义运动中,人文研究产生了从“结构”走向“事件”的转变,对“事件”的启用在近年来的社会科学领域已经引发了“爆炸性的兴趣”。保罗·利科作为当代法国思想这一重要转向的关键人物,他对于话语、言谈事件性的强调,对作品生产过程中事件的重视,对不同叙述文类(神话、历史、小说)中事件意义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