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及了读者在面对外国文学时所面临的独特挑战:跨越时间和文化的阅读、翻译作品的优质阅读、当下的全球视角的探讨。书中涵盖了从抒情诗、史诗到戏剧、小说的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并讨论了这些文学形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中的表现;作为例证的作者和文本有诸如:《吉尔伽美什》、休谟、索福克勒斯、迦梨陀娑、杜甫、紫式部、《一千零一夜》
本书分为11部分,包括余光中纪念与研究、罗门研究、骆以军研究、锦江沙龙、香港文学探骊、百家成阵、华裔文学研究、文学稽考、青年学者论坛、新书评论、华文教育等内容。
本书为全球化语境中的比较诗学研究著作,首置绪论,正文共十一章,阐明了中西诗学对话的意义、条件与方法,梳理了历史上中西文论的交互影响,并对中西文论在文学形式、批评、阐释、接受与相关概念方面的诸种理论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分析。本书特色是将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进行对话阐释,这是一种积极大胆的比较诗学创新。通过中西文学理论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的象征主义戏剧流派开创了现代主义戏剧的先河。学术界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已比较清晰,研究比较充分,但认知隐喻角度的探讨尚未进行。与此相对应的,是这一角度可以促成象征主义戏剧研究的深化。书稿以象征主义戏剧为对象,对其隐喻进行研究,既注意了象征主义戏剧作为人类文学创作中的一部分,与
本论文集共收录专题论文20余篇,内容涉及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研究、翻译研究等。语言学板块侧重语用学和语言教学。外国文学板块设有文学跨学科研究专栏、美国文学、英国文学、外国文学与比较诗学等。翻译板块主要涉及中国文化外译研究。所收论文均来自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所的优秀学者,其中包括多位相关领域的名家,内容
《部分诗学与普通读者》收入学者许志强近年所写的23篇外国文学评论。就像为旧相框拭去灰尘,在许志强笔下,卡佛、库切、奥威尔、布罗茨基、托卡尔丘克等已为我们所熟知的作家,重新呈现生动的一面。他说波拉尼奥的魅力是来自流浪汉和学院派的混合;在他为自己翻译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写的序言中,他说:索尔贝娄的访谈
本年鉴收录2018年度国内发表的重要外国文学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索引、专著索引、译著索引、外国文学大事记等。论文索引按区域分为亚洲文学研究,西欧文学研究,东欧、北欧文学研究,中欧、南欧文学研究,非洲文学研究,大洋洲文学研究,美国文学研究,加拿大及其他美洲国家文学研究八个板块,外加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比较文学研究、
结构性创痛集中表现在衰老的第四年龄阶段,本书以当代英语小说家玛格丽特·劳伦斯、金斯利·艾米斯、芭芭拉·皮姆、多丽丝·莱辛、玛格丽特·福斯特、西娅·阿斯特利、J.M.库切、保罗·奥斯特、戴维·洛奇、菲利普&mi
《隐匿的大师》是铁凝漫谈文学与艺术的散文随笔集,分为读人、读书、读画、读世四辑。读人述及作者与杨绛、孙犁、马识途、徐光耀、大江健三郎等前辈的交往,情真意切;作者分享了林风眠、丰子恺、汪曾祺等名家对她艺术与人生的滋养,娓娓道来。读书回顾铁凝自身的创作经验,涉及《哦,香雪》《笨花》《永远有多远》等小说名篇,同时也探讨了作家
《望春风》出版后,引发的对乡村文明衰落或城市化兴起的困惑与忧虑,余波犹在。2018年至2020年,格非在清华大学中文系小说叙事研究课上,将这些问题带入现代小说史的脉络中思考,从19世纪中期以来的小说家里精选出三个案例,讨论一百多年来社会、历史和文化观念的变革,由此形成这卷生动的文学讲稿《文明的边界》。本书聚焦奥地利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