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地理环境为切入点,以军镇烽戍遗存调查整理为线索,对不同局势下,整个天山廊道军防体系在唐朝经略西域的进程中所发挥的具体战略作用进行了探讨。对道路交通,尤其是天山内部廊道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唐朝诸多保障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安全的战争,都是借助于天山内、外部廊道,与周边游牧部落等的合作进行的。全书以
本书是河南平顶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勇博士的一部学术专著,书稿以权威翔实的史料,以原武汉军区领导下的中原民兵为切入点,选择1973—1985年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变革期,从中原民兵的政治生活,战备训练、组织、武器装备,经济建设,社会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全面展现这一渐进的历史过程。在结论部分,将重点从经济体制转变、
《义乌兵事纪略》,近人黄侗著。仿纪事本末之例,起于北宋末方腊之乱,讫于清咸丰年间太平军之劫,系统梳理了义乌宋元明清四代二十四则兵革之乱,并且补充了许多正史缺载的材料。 《义乌人物记》二卷,明金江著。取史传地志及诸家文集所载义乌名人四十七人,分忠义、孝友、政事、文学四个门类,为之传赞。
《清代辽宁全史(军事卷)》力图全面展示清代奉天的自然战略优势,详细叙述其武备的具体内容,深入阐析军事布防的客观背景和主观需求,真实再现明清战争的恢宏场面,深刻反省清末奉天致乱之由。
靳宝主编的《北京军事史/北京专史集成》共8章,从先秦燕蓟地区战略地位的形成、汉魏幽州军事重镇的开始、隋唐军事重镇的发展和衰落、辽金元都城战略的形成与发展、明清两代都城防御体系的构建与演变及民国北京新型军事战略的形成等方面概括了北京的军事变化和发展脉络。缘于特殊的地域环境及相应的区位优势,北京地区较早就成为军事战争的重要
中国民兵史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边疆社会的研究,以唐至辽代雁门关以北之长城地带为着眼点,以大同军为线索。大同军是七世纪八十年代至十一世纪中叶,唐、后唐及辽朝在雁门关以北地区设置的边防军镇。大同军视野下的雁北社会历经唐代的北疆、沙陀的根据地及契丹的桥头堡等三个时段的变迁,聚集了突厥、回纥、吐谷浑、粟特、沙陀、契丹等多个民族;
《峥嵘鼓角衢州战事》是衢州文库之一,全书共约35万字。自6世纪至20世纪中叶,1300余年间,衢州城历大小战事50余场,衢境历大小战事100余次。本书对这些战事作纵览。此外,千百年来,衢州涌现出众多军事人物,如柴宏、陈表、郑平、殷浩、李祎、徐应镳、伯颜不花的斤、费淳、周本、张琼、徐徽言、赵希琯、余玠、毛渐、徐日久、徐大
《太行抗日根据地民兵组织研究》以抗战时期晋冀豫区太行根据地民兵组织为研究对象,以抗战时间为经,以民兵斗争实践为维,通过文本分析、口述史调查等方法,从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和口述史资料的梳理比较中,对抗战时期,中共革命中心区域之一的太行根据地的民兵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壮大进行考察,对中共在抗战条件下对民兵组织的发动与领导,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