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文献收集对比及实证演绎等研究方法,对东巴古籍文献遗产的属性、种类、现存状况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论述,从研究对象实际保护需求出发,置研究于遗产信息资源建设、保护管理与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整合性保护模式”框架之内;通过对整合性保护界定、范围、内容、运行条件进行分析论述,结合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实际案
广东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省份。在广东世居的民族中,仅有壮族、瑶族和畲族仍然保存自己的语言。本书以上述民族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民族聚居区有代表性的村落,以穷尽式的个案调查法逐户进行语言调查。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现阶段世居民族聚居村的语言使用情况及成因;民族地区6-19岁青少年的母语和兼用语的能力调查;目标
该书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白水镇小直邑村为调查点,以彝语东南部方言葛颇彝语为研究对象,采用类型学研究的框架,对我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葛颇彝语的形态和句法进行了描写、分析,引入了新理论、新方法,实现国外新理论与国内本土语言描写的结合。与传统的参考语法描写框架不同,将词类部分融入各章节描写之中,避免描写的冗余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国云南省最南端,具有区域内国境线长、民族成分复杂、跨境民族多等特点。本书从西双版纳边境地区的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生活、领域语言生活等方面,描写了西双版纳边境地区跨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能力情况、使用情况、习得情况和语言文字态度,以及西双版纳边境地区的官方工作、文化教育、大众传媒、公共服务、公众交际、日
本书在先贤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考察者提供的录文,运用文献语言学研究方法,通过考察其语言特征和时代背景,对《希纳乌苏碑》《塔里亚特碑》《铁兹碑》等鄂尔浑文回鹘碑铭进行较为科学的转写和再译,并对其内容进行了翔实的语文学注释,探讨碑文所涉及的回鹘汗国历史地理、思想文化以及政治社会变迁。
本文以哈萨克语语音和谐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声学语音学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生成音系学区别特征理论,分析哈萨克语语音和谐发音机制。首先,建立《哈萨克语固有词汇语料库》,运用统计学手段提取哈萨克语元音和谐模式与辅音和谐模式。然后,运用声学语音学手段提取哈萨克语各音段声学参数并分析哈萨克语语音和谐发音机制。最后,结合哈萨克语
戴庆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主要从事汉藏语系语言和语言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本书既是对七十年来他在语言学领域勤奋耕耘和创新贡献的真实记录,也是对新中国民族语言研究光辉历程的深情回顾。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是对满语词汇语义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专著。本书在收集整理清代典籍满语书面语词汇与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参考相关满文文献、历史文化资料及大量现存满语材料,运用词汇语义学、人类文化语言学、结构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从词汇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对满语词汇语义具体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系
本书包括傣雅语语音系统、以傣雅地区风土杂谈、民间故事等为内容的长篇语料(逐字注音、逐词直译、逐句释义),以及傣雅语、汉语对照的例解词典。
本书是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建档开发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书中首先分析濒危语言与有声语档的基本概况,阐明濒危语言档案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方向,回顾和总结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濒危语言建档的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提出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建档开发的思路和构想;接着思考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建档的理论与实践,介绍“三大工程”的现状与推进,论述少数民族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