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主要有:隧道总体规划及设计要点;选址的基本原则、隧道结构设计的步骤、隧道结构构造特点以及设计的基本原则。隧道洞身衬砌、洞门、明洞、竖井、斜井等的结构设计和隧道衬砌的内力计算及衬砌截面强度验算;隧道内装、顶棚及路面设计;隧道的防水与排水。通风和照明的基本概念、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设计浓度及需风量的计算、通风方式及其选择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习近平主席致贺信。“交通强国”是中国的发展愿景,自十九大以来,国家对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视程度持续加深,创新发展的步伐加快。本书主要介绍“‘交通强国’指引下深中通道工程管理”主题研究的学理逻辑,强调了“交通强国”战略如何指引着深中通道工程管理在整体上形成新的理念与格局,并且在新的理念
本书主要介绍“数智赋能驱动下深中通道工程管理”主题研究理论成果。“数智赋能驱动下深中通道工程管理”的研究强调了数智技术如何为深中通道建设管理主体增加和提升基于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并且主体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形成更高水平的驱动抓手将这类能力深度融入打造深中品质工程的实践之中,即实现使原本潜在的数智能力转换成现实化、外部化的
本书是在总结阳澄西湖南隧道施工与管理技术等多项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复杂环境超宽叠型下穿阳澄西湖建设管理、复杂环境超深地下连续墙槽壁坍塌防控技术、富水区深基坑开挖对紧邻建/构筑物影响的控制技术、大断面明挖隧道防渗抗裂控制技术及长大尺度明挖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技术等。
随着我国水下盾构隧道建设的蓬勃发展,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体系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渐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推广。本书以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相似模型试验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水下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的力学特性,揭示了管片衬砌结构与二次衬砌间的荷载传递与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了地层条件、结构参数及施工方式等因素对水下盾
本书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碳质千枚岩隧道瓦斯生成及运移规律研究”(51804261)、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碳质千枚岩隧道瓦斯灾害防治基础研究”(2019YJ0556)和四川省公路院科研项目“川西高原变质岩区公路隧道有害气体成因与防治研究”(2018-YL-03)等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川西高原变质岩区公路隧道有害气体成因
本书针对城市交通隧道的施工难点,重点阐述下穿建(构)筑物密集区市政隧道施工技术、繁华商业区地下环形交通隧道施工技术、城市富水岩溶地层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穿越矿区复杂地层城市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城市交通隧道邻近既有隧道施工技术、山地城市轨道交通暗挖区间隧道施工技术、山地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大断面暗挖车站施工技术,以及复杂多
本书从金州大道与星光大道延伸段节点改造工程出发,研究出自密实混凝土、砂卵石回填土、泡沫轻质土的最佳配合比,针对复杂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现浇混凝土、有限空间回填土等施工技术难题,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等手段,对砂卵石、土夹石和泡沫轻质土等回填土材料以及结构自密实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形成了相应
本书分3篇共15章,围绕“隧道岩性与不良地质智能识别”,详细介绍了作者及团队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一篇岩性智能识别,分为5章,分别介绍了5种岩性智能识别方法;第二篇不良地质智能识别,分为7章,分别介绍了元素和矿物的异常模式、快速测试与反演、光谱变异特征以及不良地质智能识别方法;第三篇隧道地质大数据及数字孪生,分为2章(第1
本书主要介绍TBM(盾构)施工斜井围岩-支护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的内容,围绕TBM (盾构)施工斜井条件下的围岩-支护相互作用机理问题展开分析。全书分为9章,包括绪 论、工程概况、非对称荷载作用下圆巷弹塑性摄动解、斜井(圆形)围岩的弹塑性分析、斜井 (圆形)围岩-回填层-管片的弹性解、复合衬砌的支护特性曲线、斜井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