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善、王兴伟著的《航空人体测量学》首次提出“航空人体测量学”这一分支学科名称,并给出了广义“人体测量学”以及广义和狭义“航空人体测量学”的定义。从理论上对航空人体测量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包括二维人体尺寸测量、三维人体尺寸测量、人椅系统重心测量、人体惯性参数测量以及肩带惯性强制拉紧机构人体耐受参数测量等内容;
本书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而编写的,在编写理念上力求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阐述,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注重引入航空医学新技术。全书共分八章,主要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航空生理学因素,航空生物动力学因素,空勤人员的自我健康管理,女乘务员的常见医学问题,
本书包括机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的组织与管理、机场传染病预防控制、机场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置、机场病媒生物防控、机场卫生应急工作与相关法律法规、机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常用工作表等8章内容。
本书涵盖了院前急救、急诊医学、灾难医学共性知识的核心内容。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内容包括:航空器突发事件、非航空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伤员转运、高原机场应急救护、五大基础技术、气管插管术、常见创伤现场急救等。
《航天员出舱活动医学基础》概要介绍了出舱活动的定义、目的和发展方向,分析了舱外环境因素和出舱活动特点,针对与出舱活动密切相关的减压病、辐射效应、能量代谢、心血管、运动病和心理学等问题,论述了其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护措施等。《航天员出舱活动医学基础》以成熟理论为主,兼顾热点前沿,同时,对在出舱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其他医学风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进行过240多次航天飞行,总计有45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在太空的停留时间累计超过70年。国际空间站的第7长期任务乘组自2000年10月起进驻空间站,开展太空居住实验。在此期间,他们将对人体及动物样本进行调查,以研究太空中骨骼的失矿物质现象、肌肉的萎缩、空间运动病,以及飞行后的立位耐受下降、免疫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