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20世纪的历史学家、历史学派和历史写作做了梳理,并作出批评,还分别论述了后现代主义、世界主义、修正主义和“历史的终结”,阐释了新史学和旧史学的变种。
本书深入地分析了西式大学引进中国后,在打破国学框架、重组知识结构乃至训练一批专业史家,进而建立一套专业学术规范等方面所扮演的重要功能。
《历史哲学》汇辑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多次演讲记录,由其高足爱华德?干斯教授整理而成。自问世以来,学术界公认为进入和研究黑格尔哲学系统的入门书籍;又因原为对应一般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而表述,故体例格式不必谨严深奥的高头讲章,照搬《哲学的传记史》作者鲁维斯所言,此书乃其“生平所读这类著作中最愉快的
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成就辉煌,名家辈出,研究方法多样而新颖,发展阶段清楚,高峰迭现。本书系首次对于这一重要学术领域作系统的梳理、深层次的开掘,并从中西学术交流的高度予以科学的说明和理论的总结,标志着对20世纪学术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作者认真地紬绎了数以百计的有关20世纪考证学者有价值的论著,重新审视了大量的有关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社会变迁的主要理论观点,清晰、准确地分析了社会变迁的原由、发展、模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考察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或妨碍社会变迁的诸多因素,对促成变迁的方法及其评估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同时对社会变迁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如国际恐怖组织、伊拉克战争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本书广泛借鉴了人类学、社会心理
本书采用宏观整体把握和微观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杨慎、陈霆、凌稚隆、焦竑等明代具有代表性的史家,以及这些史家散见于文集、笔记、序跋等中的关于史学批评的代表性论述,系统梳理明代学者史学批评成就、特点、成因,以及影响和存在的问题等,结合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个人心理等因素,较为全面地考察明代史学批评对史书撰写的影响,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