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计13章,系统介绍了风暴潮特点及研究进展、北部湾研究区域自然环境概况、研究区域海岸地貌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了近70年来影响广西沿海台风暴雨特征、历年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及灾害成因、广西沿海港湾风。暴潮增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进入南海北部台风引起广西沿岸增减水变化,以及台风登陆期间广西沿岸潮、余流特征及产生
为什么经济再发达的城市,似乎对城市内涝也束手无策?甚至越发达洪水越严重? 为什么同一块地方在不同时段会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还愈演愈烈? 环顾全球、回望不同文明的历史,我们能否找到一些与水共存的成功模式? 《慢水》跟踪不同水体的生活习惯,探索水如何穿越地上和地下空间,如何与周围的生物互动,也探索水在不同时期造访各地给人们
本书介绍了中国海洋系列卫星(海洋一号、海洋二号、海洋三号)对热带气旋(台风)的观测技术、监测产品及其应用状况。主要包括海洋一号系列卫星的水色水温扫描仪对热带气旋的热红外通道亮温、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卫星云图监测;海洋二号卫星微波散射计对热带气旋海面风场信息的提取与监测应用;海洋三号(高分三号)合成孔径雷达的高分辨率SAR
本书针对东北地区成霾过程中涉及的大气边界层物理过程及影响机理展开论述。首先介绍我国霾污染成因机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东北地区霾污染的现状和变化特征。其次,基于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秋冬季节大气边界层结构变化(包括日变化)规律及其对大气污染物和能见度垂直分布的影响作用。针对典型的不同类型霾天气过程(局地积累为主的霾污
《超有趣的云科学》是国际知名气象专家荒木健太郎写给孩子们的一套云朵科普书。由中国气象局工程师宋乔、云朵爱好者杨秀艳联合翻译,由北京天文馆研究员王燕平审订。整套书共分5册:《①云从哪里来》《②这是什么云》《③天空大揭秘》《④云的超能力》《⑤云朵好好玩》,分别从云的形成因素云的分类和名称与云和天空有关的大气现象云的多重功能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雨情、水情,洪涝灾害防御、山洪灾害防御、干旱灾害防御、基础工作等。最后附录中还有1950-2022年全国水害灾情统计表等内容。本书发布2022年中国洪水与干旱灾害防御信息,不仅可向各级政府与社会提供真实可信的水旱灾害及减灾基础信息,同时还可为加强灾害管理,评估防汛抗旱工作,制定减灾策略等提供基本
黑潮是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向北流动的一支强西边界海流,其在日本岛以东的续流部分被称为黑潮延伸体。黑潮延伸体上方的北太平洋中纬度大气中存在一条约呈东西向的气旋和反气旋活动活跃带,称为“北太平洋风暴轴”。北太平洋风暴轴与黑潮延伸体海温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在中纬度海气耦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书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阐述了
为有效促进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本书在总结国内外雨水资源化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区域雨水利用技术提出了一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计算方法,并基于计算结果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雨水利用技术综合评价体系。同时,以雨水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值**为目标,借助规划求解模型建立了一套雨水利用适宜模式求解方法。最后
为全面掌握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福泉市作为贵州省试点市参与了国务院下发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本报告首次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福泉市及所辖乡(镇、街道)1978-2020年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雷电和雪灾8种气象灾害的风险普查成果。普查工作通过对福泉市8种
针对副高异常活动和形态变异机理复杂,对我国长江流域夏季灾害性天气影响较大的事实,首先利用SVD,NLCCA、ANFIS和信息流等人工智能方法研究副高活动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灾害性天气(如强降水、高温等)之间的关系。引入信息扩散,熵扩散和粗糙集理论等针对信息不完备的智能算法,有效地分析各种副高异常活动的不完备信息,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