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文件集编纂收录的资料主体来自于日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所藏日本外务省档案,主体内容是:国际联盟中国调查团关系档案第五卷(1932年7月1日到1935年2月13日),国际联盟中国调查团关系档案第六卷(1932年7月3日至1932年7月16日),“满洲国”拒绝中国参与员顾维钧进入中国东北问题(1932年3月31日至1932
本书指导思想: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引领新型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书的出发点:2015年中俄两国签署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2018年签署的《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经
本书对1997年6月至2012年6月所形成的《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立法史料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内容既包括各国提案、非政府组织发言,也涵盖了历次会议的背景资料以及阶段性成果,忠实全面地展示了视听表演保护问题的谈判过程。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为深入学习和理解《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的立法目的、文本含义及
本书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国际组织相关知识,熟悉不同组织的多元化发展,认识中国在相关国际组织中的贡献和影响力,为其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为何诸多能源禀赋丰裕的国家通过大规模能源出口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此类国家却往往难以据此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健增长,即“能源诅咒”何以产生?针对这一问题,本书致力于在政治学的范畴内重新阐释“能源诅咒”生成的根源及其机理。基于此,本书重拾了对“能源诅咒”现象真实性的讨论;梳理了关于“能源诅咒”生成原因的知识谱系和研究进展;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考察全球性组织、区域组织、具有影响力的非正式机构、非政府组织等不同类型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角色和影响。第二部分选择全球治理中的若干问题领域,探讨不同国际组织在各类全球性问题治理实践中的作用及局限性。
本书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复合依赖型政治经济理论提出了“行动者-结构”互动模式。以美国自21世纪以来分别在货币金融、价值链和技术三个领域对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展开的网络化制裁作为案例进行展开。三个经济维度分别对应斯特兰奇(SusanStrange)提出的结构性权力中的市场、知识与金融,制裁对象皆是美国政府所识别的在21
本书探讨了莫迪在2014—2019年第一个任期内对外政策领域的各种举措,论述了莫迪及政治盟友“再造”印度对外政策的历程,并从印度教的角度来追溯其思想起源。全书共八章,整体评估了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介绍了莫迪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机制;探讨了莫迪政府试图“再造”印度对外政策的背景;介绍了“潘查姆利特”思想和从印度教民族主义思
本报告围绕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研究专题,共分七个部分。2023年,北京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不断优化全球化的城市功能和建设,推动国际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多个关键领域展示了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北京在服务国家主场外交方面做出新贡献,吸引国际高端资源要素汇聚取得新突破,加强城市对外交往
“联盟”指主权国家对彼此安全做出互助性承诺的关系。联盟是一种特殊的伙伴关系。本书系统检验了现有关于联盟和伙伴关系的理论,从逻辑、方法和经验层面阐述了现有理论的特点与局限,并提出了“能力分异理论”“再结盟理论”“功能分异理论”“谈判能力理论”“协调对象理论”。依据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外交的实践,本书阐述了5个欧洲大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