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涉及黑格尔、杜威、克拉考尔、普雷斯纳等11位知识分子,是一本不算艰深的思想史方面的小书。活体解剖一词原本指的是对活的生物体的干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它们的功能。霍耐特借用这个生物学上的术语来帮助他梳理20世纪的思想史:20世纪的这些思想家用他们的设计来干预事件的河流,用以认识其理论产生的效用。无论是本世纪初的弗朗
本书是对康德伦理学的经典著作《伦理形而上学的奠基》一书的全面解读。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康德的自由概念、康德实践哲学的背景——沃尔夫哲学以及康德的能力学说对《奠基》的基本问题和语境做出详细的介绍和梳理。这是理解《奠基》乃至于康德整个实践哲学的基础;第二部分从“善的意志”“义务的概念”、“敬重的情感”等核心概念
除非愿意自己的准则变为普遍规律,否则你不应行动。这是康德伦理学的基石,也是他号召人们普遍遵守的“绝对命令”。这也是人类的意志规律、自由规律、道德规律。正确认识和运用道德规律是人类的责任,也是明辨善恶的尺度。理性的人能为自己立法,因此,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当作工具,而应该永远将自身看作目的。由此,也产生了
本书分为13章,先分别以东西方思想史各自的发展脉络为主线,讲述了各自前期发展概况,再进行东西方间的发展对比。具体内容包括:哲学的起源——从神话到理性;形而上学的起源——哲学的新神话;孤独的思想者——中世纪之前的智慧火花;自然与经验的描绘者——周易的结构、起源、流变等。
本书通过对十八世纪东亚和西方的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发现东西方之间呈现出某种共时性。这种共时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共享和流通;第二,社交和趣味的趋同;第三,商业出版和知识网络所带来的公共舆论圈的扩大;第四,跨越国界的“文艺共和国”。
《大哲学家》是雅斯贝尔斯晚期所构想的三卷巨著中仅完成的一卷,于1957年在德国出版。在书中,雅斯贝尔斯跳出了自己尚以欧洲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框架,也突破了哲学史的编年史写作方法,而是以哲学家著作的独创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为取向,将世界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哲学家划分为思维方式的创造者、思辨的集大成者和原创性形而上学家三种类型,
《大哲学家》是雅斯贝尔斯晚期所构想的三卷巨著中仅完成的一卷,于1957年在德国出版。在本书中,雅斯贝尔斯跳出了自己尚以欧洲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框架,也突破了哲学史的编年史写作方法,而是以哲学家著作的独创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为取向,将世界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哲学家划分为思维方式的创造者、思辨的集大成者和原创性形而上学家三种类型
本书从地理的构成为世界哲学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然环境的观点出发。将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看成是同一个世界哲学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世界哲学史的内在发展逻辑推演了哲学的34个先天位置,亦即34个同时代人们所共享的思维倾向。并以对34个先天位置前后相续的发展过程与每个位置的内在发展步骤的推演为基础,来分析五大
本书是《基督教哲学1500年》的修订版,是一部专题研究公元216世纪西方中世纪哲学有关问题的学术专著。书稿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采取历史研究和哲学分析方法,结合国际上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全面介绍了中世纪哲学的思想来源、教父哲学、神秘主义、经院哲学、1516世纪基督教哲学等各阶段哲学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脉络。
在这个残酷而混乱的星球上,只有一个物种有条不紊地发展壮大,这就是我们人类。而推动人类走向胜利的,正是因为我们拥有想象力,能够重新想象世界,并在现实世界中将其构建出来。思想,正是想象力的产物。在石器时代,早期智人就发展出我们现在的大部分观念:区分生死、符号交流、想象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存在。进入农业时代,经历了社会组织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