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面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为宗旨,综合介绍各民族的主要特点。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互动传播的灿烂光彩。他们绚丽多彩的服饰、风味各异的饮食、独具特色的礼仪、名目繁多的年节,还在林林总总的婚娶习俗、卷帙浩繁的历
客家,一个没有地域归宿的名字。它的起源之谜、语言之谜、名人爆炸之谜等等,都有待人们探索研究。本书对客家之谜进行了探索,揭示了一个独特民系在迁徙过程中凝结成的寻根意识、进取精神和冲天豪情。内容共分为八章:一、谱牒与血脉;二、“土著说”证伪;三、客家的人文生态;四、“客人开埠”:历史投影与未来构想;五、传统与创新;六、文化
《朔漠烟云:蒙古史与内蒙古地区史研究》是内蒙古大学白拉都格其教授的学术文集。作者长期从事于蒙古史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论文。本书收录其文章20余篇,内容涵盖制度、经济、社会、军事、经济及史学史等多个方面,其中如对早期蒙古社会制度、清代蒙古基本制度、近代内蒙古地区经济史的论述,上及成吉思汗之前的蒙古人从原始氏族社
乌梁海为蒙古一古老又重要的部落,其对蒙古起源、蒙古民族的形成和整个蒙古历史发展进程都有着重要影响。乌梁海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历程,对它的研究是蒙古史中的难点和重点。本书从乌梁海人起源开始,梳理元明时期兀良哈(乌梁海)人历史,重点探讨清代统一和统治乌梁海部的政治、军事活动,最后交代唐努乌梁海被俄国吞并过程
本书以朝代为时间轴,分为六个部分,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描写和介绍了中国古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人物,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古往今来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历史,以期挖掘每个人物的故事背后蕴含的共同体理念,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故而以史鉴今,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
本书聚焦云南少数民族,从人类学整体观出发,围绕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主要从水资源、水信仰、水技术和水制度四个角度对滇中滇东滇东北、滇南滇东南、滇西南、滇西、滇西北五个区域的少数民族水文化进行详细的梳理,以期立体呈现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的整体面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的特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三宝奴samboqdu)与其他名字一一几个回鹘语人名的时代变迁;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柏孜克里克石窟婆罗门壁画及其题记;大蒙古国及元朝多元文化精英丛考;Altnkol第一碑文考释;回鹘佛教中的八识;古代突厥语文献中的吐蕃;胜光阁梨和回鹘人的翻译机制;吐鲁番地区回鹘人社会的连保组织等。
本书围绕“丝绸之路”贸易的兴衰,结合宁夏境内的粟特考古资料,梳理入华粟特人在宁夏地区的发展轨迹。有着浓厚民族色彩的祆教、摩尼教等信仰的中亚粟特人,陆续来到宁夏地区后,儒家思想、中国化佛教甚至道教等宁夏地区主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价值体系,都对入华的粟特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书也进行一一探索。
本书以闽西客家文化和旅游融合为研究对象,基于近年来我国文旅融合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于乡村振兴提出了相关方案与建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自信的重要根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灿烂而又多彩厚重的文化,通过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影响着我们的
畲族的历史经历、居住分布和民族特性,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的土地革命,进而创建与国民党政权分庭抗衡的中央苏区,在诸多方面有着十分惊人的契合,正是这种契合使畲族成为最早且最多参与中央苏区创建的少数民族。这既是畲族的光荣,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的光荣,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全国各族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并取得革命胜利的一个真实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