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航空军用飞行器(以固定翼飞机和空空导弹为主)的历史、发展及分类,并重点强调了中国航空工业在军用飞行器发展历程中的贡献;第二部分介绍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坐标系的建立、飞机动力学方程、飞机的飞行性能、飞机的稳定性与操纵性;第三部分介绍了空空导弹的组成和类别、作用在导弹上的力和力矩、导弹运动
本指南包括飞机概论、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材料、结构动力学基础、载荷、颤振、地面振动试验、气动伺服弹性、振动声学、测试设备、频响数据分析、信号处理、美国空军飞行试验中心的飞行试验、F-35结构的设计和验证等内容,对飞行试验所涉及的相关学科领域提供了基础的假设、适用的标准和法规、常见的试验方法、经验法则和示例,方程和公式
本书主要从飞行试验空域管理需求和特点出发,介绍了一种针对飞行试验空域特点的航空器空域监视和空域管理技术,同时对空域管理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发展进行了介绍。全书共6章,包括空管监视技术、空域的分类与运行、飞行试验空域情报的获取与处理、飞行试验空域管理和未来空域管理技术展望等内容。
本书是跨声速气动弹性力学方面的专著,是作者针对当前跨声速气动弹性力学的复杂现象及其诱发机理研究所取得的系列成果的总结,包括跨声速气动弹性的数值模拟和分析方法、跨声速流动稳定性分析及建模方法、跨声速嗡鸣的诱发机理及触发条件、跨声速抖振状态下结构锁频的诱发机理、跨声速颤振和抖振的博弈、流固耦合导致的跨声速抖振边界降低以及跨
本书可分为三个部分,共15章:第1~3章为基本理论部分,介绍了有关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分类,航空测试系统的特点;测试系统的静态、动态特性的描述及数据处理;常用传感器的敏感机理。第4~12章为参数测量部分,着重讲解参数的测量原理和特点,相应的测试系统组成、静动态特性、误差分析和参数选择原则等。其中4~6章
本书不仅涵盖了传统《工程力学》课程的基本要求,还结合了飞机结构设计中的材料力学知识应用,作为机械类及航空类专业教育中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系统引导学生结合工程实际的一门理论课程,在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共分2篇12章,第一篇“理论力学”部分又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其中“静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
本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飞行控制系统发展史、空气动力学基础、飞机运动坐标系和运动参数、飞机气动力和气动力距及其影响因素、飞机运动方程推导及其线性化、飞机纵向和横航向运动分析、有人驾驶飞机飞行品质规范等。
这本书讨论了飞机的飞行性能,侧重于商业飞机,但也涉及到高性能军用飞机的例子。该书的框架属于多学科分析的系统工程,对飞行性能进行了更加准确的模拟,并在多个层次上进行验证。本书涵盖的主题有:部件几何配置、部件空气动力学与气动导数的测定、重量工程、推进系统(燃气涡轮发动机和螺旋桨)、飞机配平、飞行包线、任务分析、航迹优化、热
本书以民航飞机为主要对象,依据我国民航相关规章,结合飞机设计、发动机设计、航空公司运营管理和环境条件,系统地介绍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和飞机的主要性能。《BR》全书共13章,内容涵盖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和飞机性能分析的理论基础、方法和应用。第1章介绍飞机的分类和主要组成;第2章介绍国际标准大气的概念;第3章介绍空气动力学的基
本书系统介绍航空科学技术基础和重要的知识,主要包括6部分内容:航空发展史、空气动力学基础、航空器飞行原理、航空发动机、航空器结构基础、航空仪表及导航等;也介绍了航空器一些新的技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