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朱光潜先生以青年为对象写作的两种小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美》,同时收入夏丐尊和朱自清分别为两书写的序,以及作者在1980年所作的自传一篇,大致交代了自己的学问之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比如谈读书、谈作文、谈升学选课等,意见的出发点是劝青年要从根本上做功夫,勿随世俗
从美学上探讨风景如画的主要问题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风景如画的理论根据,二是在第一个问题得到解答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其理论意义。对于自然审美来说,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是能够并且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对于美学来说,如画对美学的完整形态提供了理论论证,还在一定的层面上揭示了美的本质,在于“形式和无形式的结合”,这也是如画所揭示的
本书内容包括:迷失在博物馆、性、药物与摇滚、体验与注意力、美学与自我、美学与他者、美学与生活、全球性美学。
美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现代性的分裂和自我确证密不可分。在现代社会的合理化进程中,文化价值领域分化为知、情、意的三大思想领域,并在此分野的基础上产生现代西学的系统知识结构。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美学从西方传入,在开创之初的中国现代美学在理论观点、学科视野上都遵循着西方美学(尤其是德国哲学美学)的模式,本书试
本书是一部论述中华美学精神的学术著作,最初以英文版在海外出版,反响良好,影响力广泛,本书为该书中文版首版。书中收录了中国诗学传统、诗学与美学批评、公共道德修养、魏晋个体风度、“儒、道、墨、释”等传统审美意识的流传与形态等诸多重要的中华美学论题,勾勒出了中华美学传统、中华审美精神的核心内蕴,体现了古代中国“观乎人文,化成
本书致力于开拓“命题研究”这一重要领域,建构“命题研究”的新范式,全面推进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实质性进展。本书分为上、下编,上编集中探讨基础理论,下编分别研究具体领域的美学命题。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真正的问题回应学术的设想,用精微的考辨钩沉思想的理路。
第三卷将着重讨论从50年代起到60年代中叶的中国美学,这一卷将围绕着当时的美学大讨论展开。在讨论美学大讨论之前,将说明这场讨论的背景,当时的意识形态建构的意义,几次文学批判运动,等等,说明美学大讨论对建构中国美学的意义。这一卷的主要内容,是对当时以朱光潜、蔡仪、黄药眠、李泽厚、蒋孔阳、周来祥、王朝闻、鲍昌等一些美学家为
《中国美学研究》学术内容丰富,涉及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领域一系列重大问题,包含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美学、西方美学、当代美学等板块。《中国美学研究》第22辑既有对中国传统山水、园林、诗画甚至出土文物审美模式的研究,又有关于康德、斯特拉霍夫及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的美学理论之沉思以及对先锋艺术、新类型公共艺术、“美的回归”思潮、
本书通过考察朱光潜在1949年到1966年间的美学译介活动,探讨他在这一期间如何通过翻译、引进和诠释外部美学资源,来厘清自己新中国成立前的美学思想,帮助建设新中国的美学学科,建立起自己新的实践美学理论,以及建构一种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这是一部由四卷组成的20世纪中国美学史。由于美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在20世纪初年才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建立起来,这部美学史,研究了作为现代学科的美学史。在这部书中,始终把处于中西对话中的中国美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主线,同时,将美学史放在社会史、文化史和艺术史的大语境中来考察。这套书将系统总结一个世纪以来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