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用马克思的立场和方法对罗尔斯的政治思想作全面分析和批判的专著。本书以“自由主义在回应马克思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批判中发展”这一思想史线索进入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细致考察。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和《资本论》等作品中将传统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加以批判,此后一个世纪的自由主义理论建构都致力于回应马克思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冷漠、孤独与无助越发成为一种社会问题。现代人宁可用手机聊天,也不愿意面对面交流。如何解决这样一种交流困局,回归本真的交往方式?人们该如何走出自我的牢笼,与他人交往,建立友谊,进而塑造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本书以分析阿奎那的友谊观为基础,以托马斯主义的友谊理论为突破口,阐述了作者自己的回归本真的交往方
本书是对古代西方(希腊等欧洲)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对古代中西印哲学史上一系列基础性的思想概念和理论范畴,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分析。作者通过剖析古代印度、中国、西方哲学思想中最基本且具代表性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范畴,全面展示了三大哲学传统在各个哲学领域的丰富内容,并由此分析了三大传统在同一哲学主题下的相同处与不同
为加快中国特色哲学学科的构建,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协调会议办公室、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全国哲学界十二个一级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协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哲学话语体系
全书从哲学史与哲学理论相结合的视角,结合社会生活实践与高校教学实践,对哲学的基本内容作一概括的陈述与讨论,以揭示哲学的普遍价值与民族特色。全书主要由哲学界说、哲学特质、哲学形态、哲学与文化、哲学价值等五章构成,融哲学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于一体,突出哲学的学理性与思辩性特质,是从哲学史与哲学理论相结合的视角,结合社会生活
本书为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辅导教材。全书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如何将辩证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运用辩证方法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和鉴别大是大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教义,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方法,从而让
本书围绕立命这样一个人生最根本、最终极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试图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向提供一些有益探索。本书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和系统性,涉及很多国际、国内的学术前沿话题和最新研究成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作者的研究视野十分开阔,研究领域和方法可说是博古通今、融贯中西。本书是作者对人之为人安身立命之思考的体系化呈现。对哲学、历史、
人的生存和发展深深扎根于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人也始终在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内在联系。那么,世界究竟是什么?世界本原又是什么?本书旨在回归事物本质,为此番困惑提供理论参考。本书从底层逻辑出发,提出五世界理论,包括信息世界、时间世界、空间世界、物理世界、幻影世界,以此阐释世界,揭示世界本原。本书认为每个世界都有着各自的运
每个人对自我的概念都很熟悉,却难以明确地定义和理解它。自我领域的先驱研究者罗伊·F。鲍迈斯特博士在本书中综合了大量的知识,提供了人类自我的全景——它是如何发展和运作的,它为什么存在,以及它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儿童如何发展出稳定的自我?什么是自尊?如何构建自我知识?我们如何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如何
本书基于一种独特的哲学视角向读者引介伦理学,这种视角融合了规范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诸如“什么东西有价值”和“我们的道德责任是什么”)与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诸如“什么是价值”和“道德责任由什么构成”)。这部著作兼顾当代讨论与经典文本,精辟阐发了霍布斯、密尔、康德、亚里士多德和尼采等思想巨擘是如何开展道德哲学研究的,尤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