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根据先秦典籍中的资料和考古出土文物,对先秦中山国的历史,进行初步的探讨。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扼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历史与现状、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正文,将传世文献的记载与出土的古文字资料、考古实物结合起来,对先秦中山的族属与姓氏、兴起与衰亡、政治与经济、生产与生活、文化认同等诸
《剡录》是嵊县现存最早的县志,为宋人所作方志的典范之作,颇为后人好评。全书十卷,卷前有史安之、高似孙序,卷一为县纪年、城境图、官治治等,卷二为山水志,卷三为人物志,卷四为古迹志,卷五为书、文,卷六为诗,卷七为画、纸、古物,卷八为道馆、僧庐,卷九、十为草木禽鱼诂。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此书未见宋、明本传世,仅有清钞本
本书是中共阳春市春城街道蟠龙、金坪、林田、扶民、头堡五个村委会联合,与阳春市漠阳江红色文化研究会共同编纂的革命历史故事书,记述了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阳春县蟠扶乡游击区广大革命志士、中共地下党员及进步人士、堡垒户和热爱家园的革命群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这些红色故事有的载入当地党史部门出
本书为清代中期新疆著名的方志之一,由伊犁将军松筠主修,清代著名学者徐松编撰,记述了清廷收复和平定西域的重大事件经过。所记各地山川、河流、道路、卡伦、台站均经徐松实地勘测、调查。全书12卷:卷1为新疆总图并附有图说,卷2、卷3为南北两路舆图及其图说,卷4为伊犁舆图,卷5官制、兵额,卷6为屯务,卷7营务,卷8库储,卷9财赋
这是一部志书。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簇桥街道双凤社区地处武侯区南面,东靠簇锦街道铁佛社区,西接金花桥街道江安河社区,南连簇桥街道七里社区,北邻金花桥街道陆坝社区。紧依江安河,草金路、武兴路武青南路、武青西四路穿境内,地铁3号线双凤桥站在辖区内。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全社区户籍人口1637人,流动人口13396人,实有管理
这是一部介绍四川人文历史的文集。作者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赓续巴蜀文脉,讲好四川故事。四川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巴蜀文化的摇篮。这里地貌形态多样,山河湖泊璀璨,美丽富庶的巴蜀大地孕育了浩瀚精深的巴蜀文化。为向世人展示“千里蜀川图”的无穷魅力,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秉承“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理念,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持续
该书分为“走进港澳”“经贸交流”“文化交融”“共襄盛世”主题,记录了湖北省与香港、澳门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内容涵盖独家访谈、港澳略览、人物特写、沧桑巨变等。在“走进港澳”中选取了湖北日报迎接香港回归报道专题,港澳旅行记等文章;“经贸交流”则记录了香港、武汉的经贸历史、合作案例等;“文化交融”则聚焦两地的文化名人互
六指街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本书是六指街的第一部志书。本志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系统、全面地记述六指街的历史与现状。本志书按照科学分类和现代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原则编排内容,事以类从
这是一本每年出版的地方性文史读物,旨在通过研究和借鉴文史,讲好温州文化故事和发展故事,成为展示东瓯优秀文史成果的窗口。本集由“专题”“前辈风雅”“东瓯史谭”“亲历者言”“文化纵横”“书前书后”和“艺术天地”七部分组成,凡22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温州历史上先贤名人的历史贡献和东瓯之地的人文之风,体现出其为使地方性文化资料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记载澳门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地理、物产、历史沿革、社会风情及中外交往情况的历史文献。校注者以《(道光七年)香山县下恭常都十三乡采访册》为底本,辅以大量中外文史料,对原书进行校注。本书是近年来澳门的中文文献史料中一次最为重要的挖掘与发现,也是当前澳门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次中文资料的整理与研究。这是继《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