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医学发展的哲学层次进行梳理,从历代医学家们与医药卫生管理者、领导者的自叙、著作、学术理论,或他人叙述的医疗事迹、成绩成果、管理制度等字里行间去探求中医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本书的编撰是中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中国历代
本书采用绘画、书法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中医药发展史。本书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初心,与中医史学家、国医大师等专家反复论证,最后按照原始奠基、学术原创、开创流派、历史影响等4个角度,从五千年中医药发展史中遴选了极具代表性意义的70位医药人物。并由参与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标准肖像绘制工程的画家绘制。每幅画像另配由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系我国近代医学家余云岫的代表作。该书系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以及《十三经注疏》中所出现的疾病名与症候名进行疏解,并引现代医学名称以对照。此书于1937年开始撰著,到1947年始完全书。积十年之功而成此一部,可谓精心结撰。也正因为此书学术水平精深,故而该书不仅适合于医学相关的读
本书阐述了张永洛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内容包括:中医是用形象思维表达科学理念的艺术、中医药现代化、临床理论研究、妇产科疾病诊治经验、内科诊治经验。
海派中医”作为一个特指的概念,是指在上海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影响下逐渐形成,以上海本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医群体、流派群体为代表,具有海派文化特征,在传统与创新,包容与竞争,中医与西医的碰撞、抗争、交融中发展形成的上海地域性中医医学派别,是我国近代中医学史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一枝奇葩,充分体现了有容乃大、
本书主要围绕目前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发展工作中诸如医学异化、医患关系、中医学的科学性、中医传承教育及医疗保障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全书共十一章,对直面现实问题的形成原因、状况进行层层分析、追问,并探索解决思路、方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有较深层次的积极意义,为解决现实问题和困境、完善管理、促进我国医学卫生事
本书是一本与医学信息化相关的理论著作。本书从医学信息化发展入手,阐述了医学信息化的历史与现状、医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对疾病的现代医学原理的梳理,结合基于计算机的医学大数据,论述了医学信息系统的构建、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的构建、医学影像传输和存储系统的构建,展望了我国医学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趋势。本书结构布局清晰,内容丰
本书内容涵盖医学信息学各个应用领域的理论、方法及应用,覆盖面广,主要包括医学信息学基本理论、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医学信息处理技术、医疗卫生信息处理各类系统,中医药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及其应用,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的深度融合和应用,如: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智能诊疗等。内容上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
本书内容包括:同意:纽伦堡、赫尔辛基及其超越、信息与沟通:偏离于行为之外、告知与沟通:回到行为、如何重新思考知情同意、信息隐私与数据保护、遗传信息与遗传例外论、信任、责任与透明。
本辑为“东西互鉴与古代医学的起源”专题,分专题论文、书评两个栏目,收入了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文章。首先综述本辑主要内容。专题论文部分,本辑收入文章涉及中国、古巴比伦、埃及、希腊、罗马、阿拉伯、印度等医学的起源与演变,论述世界各主要文明的早期医学体系建立与经典医学著作。书评部分,主要评介了山田庆儿的《中国医学的起源》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