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多元解读清代海洋生物图谱《海错图》的科普书。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作者张辰亮通过考证北京、台北两地藏品《海错图》中的原图,以专业科学传播者和博物达人的视角,从生物学、博物学及生活美学等角度,讲述中国丰富的海洋及滨海生物、植物和风土人情。物种涉及鱼类、鸟类、甲壳类、海洋哺乳动物及滨海植物等30余种,
这本书是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本庶佑创作的经典生命科学普及读物,初版于1986年出版,在日本已重印24次。本书是在原书基础上的改订新版,修订增加了许多近30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成果与重大突破。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到规模宏大的人类基因组工程,生命科学的飞跃式发展历程在书中清晰展现;从分子细胞遗传学基础知识到诸
本书为科学普及类读物,对生命科学这门“21世纪的科学”中涉及科学史、科技史和社会、伦理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是该领域国际领先的作品,富有学术性和可读性,自1995年首版以来,获得国际学界的一致好评。
本书是“色谱技术丛书”的分册之一,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色谱技术在临床诊断标志物、药物代谢、脂质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方面的应用,包括分析策略、前处理方法、定性定量手段以及大量的应用实例。本版与第一版相比在内容结构上做了较大的优化与调整,删去了概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电泳与色谱分析、生物技术药物的纯
《生命科学概论》是面向高等农林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的生命科学概论教材,介绍生命科学主要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发展趋势及生命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涵盖生命的物质基础和运行规律、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人类未来、生命科学与伦理、营养健康与疾病预防等。该书
本书涉及海洋生态学、核科学相关内容。书中介绍了放射性的产生和来源、与放射性密切相关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放射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放射性在海洋研究和核电、核医学、辐照加工、工业探伤等领域的应用,揭示了放射性对人类和海洋生态的利与弊,有助于读者科学认识放射性。本书适合相关研究人员、中学及以上学历学生,以及对放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量子物理创始人之一、“虐猫狂人”埃尔温·薛定谔,不再满足于鼓捣纯粹的物理学,在叔本华和东方玄学的影响下,思考兴趣转向了生命和心灵领域,至此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薛定谔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做了一个系列演讲,将其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公之于众,次年这个系列演讲
让房间里的一大群猴子各自在一台打字机前打字,理论上只要给予的时间足够长,就会有一只猴子敲出莎士比亚的名句来。这就是著名的\"\"无限猴子理论\"\",这一理论经常被科学家用来解释细胞的诞生。卢克·奥尼尔教授在这本书中回答了一些关于生命的重大问题。他诠释了生命的起源、繁衍与结束,带人们领略生命的奇妙与多彩,
海洋生态文化建设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
作为地球上很为神秘的领域之一,从古到今,海洋都给予了人们无限遐想,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也与人类息息相关。我们一定都在某个时候听过鲸鱼歌唱的声音,它们用这种方式进行沟通。在这令人动容的歌声背后,它们经历了怎样的过去?又面临着怎样的未来?本书描写了以鲸为代表的海洋哺乳动物,用兼具科普性与文学性的笔触,为我们揭开了海洋哺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