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着眼于海洋基础地理信息在更多领域和更深层次的深化利用,提出了构建海洋基础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设想,全面阐述了海洋基础地理信息在数据分类与编码、要素表达、图示表达、数据交换以及数据产品规范等方面的需求和要求,并辅以实例说明了标准体系的扩展和实现方法。本书既可以作为专业用户处理和使用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的指南,也可以作为
这是一本不停地往外“蹦问题”的科普书,因为作者是一位充满好奇心的科学记者和科普讲师。他参加过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精心挑选了远洋科考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和难忘的经历写在了这本书里,从“抓娃娃”一样的常规大洋科考,到身穿“霸气装备”的我国第一台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再到神秘的深海“臭屁城市”……看到这里,你的好奇心是不是已经被
本书在《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9)》的基础上,对中国2020年的海洋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包括海洋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涉海文艺创作发展情况、海洋体育运动的现状、航海博物馆十年发展情况、“年度海洋人物”十年评选分析等。本书将完成当代中国海洋文化研究领域最基础的积累与开创工作,为当代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
深海,是新世纪谈论的新题目。深海是地球系统中关键而又缺乏了解的部分。深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及世界上较大的生物圈资源。从20世纪晚期起,人类开始进入海洋内部,对于深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认识,这些认识正在成为科技发展和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深海浅说》从海洋的深度探测开始,从深海的基础知识,一直讲到深海的开发利用,层层深入,
太平洋有着近乎无法想象的浩瀚。它覆盖了地球表面近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体。与之匹配的是它巨大的全球影响力:它是气候变幻的源头,是汹涌的地质动荡的震中,在其7英里之下还有着地球上最深的海沟。这片被人们最晚真正发现的海洋同时也是未来之洋:在它6400万平方英里的海面上所发生的一切与我们所有人都息息相关。西蒙·温彻斯特带
这是一本由著名海洋科学研究学者、“俄罗斯英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阿纳托利·米哈伊洛维奇·萨加列维奇撰写的新书。萨加列维奇不仅是实际上所有苏联及俄罗斯制造的科学潜水器的设计者,也是驾驶这些潜水器的第一位试航者,还是小型载人潜水器管理艺术的创造者。作为主驾驶,他率领载人潜水器探险队成功完成500多次下潜,在水下总共度过了4
《深海科学研究国际发展态势》选取深海生物多样性、洋中脊、海洋深层环流、深海生态系统、深海油气、深海矿产资源等深海领域,在综合分析这些领域国际组织和主要海洋国家的研究计划、战略规划报告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该领域的国际发展态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北黄海区域地质》是以北黄海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成果为基础,充分吸收前人的工作及其他项目的新进展,对北黄海区域地质的阶段性总结。从海域范围来说,主要是北黄海,但有些章节在讨论中也包含了渤海东部和南黄海北部海域。
本书是岭南乡土地名系列丛书之一。岭南濒临我国最大南海,是我国国土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岭南乡土地名--岭南海洋地名撷英》将南海地名分类并描述了南海地名空间格局,对当前维护我国在南海海洋权益有重大意义,还可供涉海部门及广大干部、青少年读者等了解海洋、加强海洋意识之用。
《中国东海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海岸带生态环境跨域治理卷》按照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趋势—问题根源—治理行动”逻辑展开,海岸生态环境现状与趋势是海洋生态文明的治理基础;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与根源是海洋生态文明的治理关键;海岸带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供给是海洋生态文明的治理动力;府际协同、横跨部门政策及政策网络、参与式等治理工具是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