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重大出版工程规划”,由重庆图书馆、重庆师范大学等组织学者,从英国国家档案馆所藏的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中,遴选出与中国抗日战争、英美在华利益、英美对华援助、中印缅战区、太平洋战场、对日本的处置等直接相关的档案约18万页,以提
二战后新一轮亚非民族独立浪潮中诞生的众多国家经历着国家建构整合和族群身份分化的双重历史过程,二者联系与冲突产生的政治悖论表现为频发的分离主义运动。在分离主义“是剿是抚”的问题上,东南亚国家的经略方式差异显著:为什么有的政府长期贯彻一种策略,有的政府策略却频繁更替?基于政策供需逻辑,本书认为政府在“经略剿抚”时,首先考虑
本书对1958至2003年期间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的演变开展历史性研究,在对既有文献做批判性解读、史料梳理,和与阿拉伯语原始档案《伊拉克复兴党档案》及英语原始档案《美国外交关系文件集》比对的基础上,以相关重大时间节点和事件标志为线索,将该问题在此时期的演变划分为塑型与发展(1958—1968)、高潮(1968—1975)、
《权力与相互依赖》堪称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由该领域最负盛名的两位学者写就,为人们理解当代世界政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途径。这本书构造了一种看待世界政治的途径,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政治以及制度化合作的模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保留了现实主义对力量和利益的重要地位的认同。本书第一版于1977年面世,标志着新自由主义
本书基于大量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档案和未出版的私人信件,从全新的视角重新阐释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首都的建设、美国内战,深刻剖析了法国力量对美国建立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法兰西就没有美利坚。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亟需一支生力军的加入,打破力量的平衡,实现战局的扭转。所有欧洲的政治家一致认为,这支力量就是美国。
《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创新》紧密围绕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扎根于拉美及中拉友好交往历史的综合性基础研究,将“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及中拉命运共同体等概念,充分运用到对中拉区域国别的研究之中并进行理论升华。以中拉研究为基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路径、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从整体
本专著是国社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专项项目(20VYJ012)的结项成果。突发事件以其灾难性、突发性、破坏性、异常性和影响力,牵动着社会人心。国际话语中体现的公众情绪反应形成了特有的“情感信息”和“情感话语”体系。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情感意涵、情感沟通、情感体验等情感机制,寻求与目标受众建立情感链接并使其产
本书探讨了美国殖民统治时期菲律宾边界形成史,分析了20世纪上半叶殖民国家西班牙、美国、英国和荷兰(荷属东印度)通过双边谈判和仲裁最终以三个国际条约1898年《美西和平条约》(《巴黎条约》)、1900年《美西关于菲律宾外围岛屿割让的条约》(《华盛顿条约》)和1930年《关于划定英属北婆罗洲与美属菲律宾之间的边界条约》来确
本书在当前全球化、地区化、跨学科的背景下,主要突出国际问题学科定位,使地区研究成为联结国别和全球问题研究的重要层面和节点,地域无问东西南北,理论和方法兼收并蓄,以“新地区研究”引领地区研究风气之先。本书依托云南大学特色鲜明的中国西南面向的地区和国别研究力量,同时这一研究面向的东南亚南亚正是中国周边外交与“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第十五辑(2022年第一辑)刊载了8篇学术论文和1篇会议综述。本辑内容涉及以下方面:中国周边国家外交政策、新冠疫情期间的大国中亚援助、马来西亚与文莱海上争端解决、大国博弈背景下的东盟中心地位、拜登执政以来美印关系、澳日政治和外交对话机制、越南文化外交战略和缅甸的中立外交政策等。本辑作者来自中共中央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