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也是多元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魂,是每个民族成员的精神之根;不论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也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人人都时时生活在本民族的文化环境中;即使长期生活于他国,文化之魂和根也还是要时时伴随着自己。文化就是这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些,是全世界各个学科学者们的共识。但是,并不是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这些
本书是一部史学研究论集,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中国近现代经济以及区域地理等,具体有:西周时期盟誓的制度化;略论北魏前期音乐及其影响;西夏禅宗文献的多样性和禅教的融合;清朝时期澳门议事亭研究;近代中国的官营企业与香港等,具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
这部集子的缘起,应当说是我承担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过程中一个新的想法,或者说是附带性的科研成果。根据我所服务的中央民族大学公布的教育部下发的文件精神,我于2004年下半年提出申请,2005年上半年承蒙不弃得到批准,于是就按照自己事先设定的课题一步一步地实现。我当初拟订的课题大致有两个:一是“唐朝对河北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铸造和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而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华原典犹如一位母亲,以她丰富的乳汁使我们民族的每一个细胞都贯注了生命的创造力,接续文化传承、宏扬人文精神,对中华民族永远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将对整个世界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中
燕京学报(新二十七期 二00九年十二月)
本书内容包括: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汉帝国与边疆诸民族的关系、汉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汉人的学术与信仰。
傅乐成(1922~1984),傅斯年之侄,字力更,号秀实,山东聊城人。台湾著名史学家、台湾大学教授。《中、国通史》为其重要的历史普及著作。本书为傅乐成教授领衔主持,邀集门下五位史学俊才,共同撰写而成。金书按朝代共分七卷(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辽金元史、明清史、近代史),凡丸十余万言。所记上起旧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