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4卷,卷一、卷二论述痰火痨瘵各种主证、兼证的证治、方药,卷三介绍治疗方法与杂症补遗,卷四为痨瘵的灸法、禁忌、保健气功疗法。本书是研究痨瘵病的重要参考资料。
《血证论》为清末名医唐宗海所著,是一部论治血证的专书。该书成书于光绪十年(1884),遴录治方200余首,条理清晰,辨疑决惑,论证颇具慧识,用药多有独到之处。书中对血证病机及血证临床诊治论述详细全面,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其关于血证治疗的经验和原则,至今仍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全书共八卷,卷一为总论,分论阴阳水火气血
本书分为述古、论治、杂疫、辨疑、诸方、运气6卷,以吴又可《温疫论》为基础,并有所发挥。该书内容丰富,治法用药详备,极大地丰富了疫病论治理论,对疫病研究有较大贡献,是研究学习疫病辨治的重要典籍。本书对《松峰说疫》中的条文进行注释、提要和精解,加入了重点方剂的临床运用医案,并附有按语解读。
《症因脉治》是明代医家秦景明原撰,后经其侄孙秦之桢重辑刊行,成书于1706年。全书共分5卷,卷首收医论6篇,论《医宗必读》《医贯》“症因差误治法不合”及《内经》《金匮》中风卒中、阴虚阳虚、水肿腹胀等症“各别治法不同”;卷一至卷四分述中风、咳嗽、肿胀、疟疾等40余种病症的症、因、脉、治,涵盖常见内科病症。
《内科摘要》是由明代著名医家薛已(字新甫,号立斋)撰写的第一部以“内科”命名的中医学医案专著,分为上、下两卷,共21篇,卷末各附一篇“各症方药”。书中收录杂病医案200余例,以脾肾亏损病证为主,兼及其他脏腑病证。内容论及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治疗时间、效果(包括死亡医案)及预后、误治等。体现了薛已熟练运用脏腑辨证以及
《证治百问》,原名《青瑶疑问》,4卷,明末清初医家刘默所撰,成书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书中以问答形式发明经旨,剖析疑义,对中风、中寒、中暑、咳嗽、水肿、泄泻等62种临床常见内科病证从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诸方面进行探讨,论证变通经义,治法不执古方,内容较切合临床实际。
本书共8卷,阐述阴阳水火气血、男女异同、脏腑病机、脉证生死、用药宜忌与70余种血证的辨治。理遵《内经》《难经》,法崇仲景,间参东渐之西学,创新血证理论,丰富血证临床,实补唐以下医书所不逮。本次整理选取底本版本精良,对书中条文进行注释、提要和精解,并加入临床医案,附有按语解读。
《时病论》共8卷,本书对《时病论》予以解析,每卷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黄帝内经》论四时病的“大意”,采用原文、注释、提要、精解的体例形式编写;第二部分“拟用诸法”,采用《时病论》创制的“以法代方”“以法统方”,拟用诸方皆以法名之,设有医案举隅栏目,列举古代或现代临床医案,每案后附按语,旨在突出医家独到的辨治特点及指导
《证治汇补》,内科著作,凡8卷,清代李用粹编撰,刊于1687年。是书汇集清以前内科杂病及五官科疾病的证治经验,又补入李用粹本人的临床心得体会和见解。全书分为提纲、内因、外体、上窍、胸膈、腹胁、腰膝及下窍8门,论及中风、气症、发热、痿躄、泄泻等80余种疾病的证治,内容比较丰富。
卢秉久教授,男,1961年1月13日生人,中共党员,祖籍辽宁省,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第六、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主编卢秉久教授从事肝病研究40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疾病,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问到临证——卢秉久医案医论集》以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