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主要收集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各野外台站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积累的科学数据,对我国农田、森林、草地与荒漠、湖泊湿地海湾等典型生态系统长期监测而获得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水分、土壤、大气和生物监测信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数据进行。本册为广东鹤山站2005-2015年数据,对鹤山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
本书带领读者探索了地球的各个角落,从沙漠、雨林到珊瑚礁,甚至是一滴水……系统科普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展示了人类与地球万物的联系、地球生生不息的奥秘和保护地球的方法。 本书将艺术与科学很好地融合,通过200多幅精美插图,近20幅图表和地图,生动地展现了地球上代表性的30种生态系统,以及5种基本循环,引领读者认知
本书为海南尖峰岭站1964-2018年数据,对尖峰岭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究内容,长期观测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野外观测场及实验设施做了介绍,整理编撰了1964-2018年峰岭站代表性生态系统的水、土、气、生要素长期监测数据。
本书主体内容共分为7篇,我们试图涵盖扩散研究中最热门的主题。第一篇论述了扩散过程中多种相互作用的原因。第二篇涉及性状的遗传结构。第三篇是扩散与其他生活史性状的关系,考虑了扩散与其他生活史性状的共变异,强调了扩散综合体的现实性。第四篇整合了近年来出现的基于运动的扩散核函数发展。第五篇指出了扩散对空间动态的重要性。由于生物
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生态学》的第四版,是环境科学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第四版在第三版的基础上,对整体框架做了调整,将同一层次的内容做了整合。全书由15章整合为11章,第一至五章分别是绪论、生物与环境、分子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第六至八章讲述生态系统生态学,分别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及重要特征、生态系统的类型、
本书是在《生态学》(第二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除绪论外,包括上篇基础生态学和下篇应用生态学两大部分。其中,基础生态学部分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4章;应用生态学部分包括农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生态学重要分支学科等5章。本书阐明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
本教材涵盖了基础生态学中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四大部分以及部分应用实验,实验对象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涉及水生生态系统及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以及农田等),吸收目前生态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系统、全面、专业、前沿、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性强、突出科研能力培训等特点。配套的数字资源包括部分实验的操作视
本书根据第十届现代生态学讲座的主题报告,经过筛选和评审而编著。其作者为国内外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诸领域潜心治学,成果卓越的华人学者。本书内容包括理论生态学、古生态学、生态水文学、生物地球化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科学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监测。本书展现了现代生态学目前的一些重要发展方向、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其内
本书主要从生态系统核算的基本概念、基本核算原则、基本原理、核算范围、核算内容、核算框架,以及生态系统估价方法的探讨出发,构建了包括五个核心陆地生态系统核算账户和一个陆地生态系统专题核算账户在内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核算账户体系。五个核心陆地生态系统核算账户分别是陆地生态系统范围账户、陆地生态系统状况账户、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实
本书以珠江三角洲、珠江西岸和中山市多个地理空间视角入手,运用多源地理数据和生态系统服务定量方法,分析了多空间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特征和演化规律,研究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和权衡关系,探讨了城镇化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影响,提出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体系和生态分区管理对策,试图揭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