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先生的读史札记,向来为学术界所推重;他一生所撰的札记,总数不下一百多万字,多数系后人根据其笔记和论著整理而成,内容博大、论述严谨,体现其历史研究的广阔视野。其内容立足于史料辨析和史事考证,同时具有宏观研讨的宗旨,即不仅取得历史考据的丰硕成果,而且在考据之中也映射出精深的史识,是历来史家读史札记之书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本书讲述了东汉献帝初平和兴平年间的历史。随着董卓的迁都,东汉分成了关东关西两个政治单元。关东军围绕冀州、兖州、徐州进行了一场场的混战,关西则在董卓被杀以后陷入猜忌和内耗之中,最终以汉献帝浴血东归而告一段落。其中袁绍在界桥之战中打败公孙瓒,稳固了冀州的基本盘,曹操崛起于兖州并两征徐州,孙策在张纮的建议下确立了正确的发展路
何兹全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被誉为史学大师、史学泰斗、中国史学界长老。他在北京大学毕业后,曾短暂留学日本,回国后师从于傅斯年、陈寅恪等大师。代表作即为本书《秦汉史略》。本书是面向广大历史爱好者的通俗易懂的普及型读物,对秦汉时期的历史政治、学术文化、社会风貌等进行了全面而提纲挈领式的叙述。书后还附有大事年表,重要事件和历
玄鸟文丛是我社策划的一部文史哲学者的学术随笔集。该书稿为王子今先生学术随笔汇编,共分为三组:秦汉文化史琐谈;秦汉研究的学术史;“秦汉之规摹”:帝制时代的社会文化。分别从秦汉时期的文化史、学术史、社会史向我们展示了秦汉时期的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礼仪制度、文化制度,描绘出华夏民族在秦汉时期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精神。概述了秦汉闳
本书讲述了张骞受汉武帝指派,统领100人出使西域,中途遭匈奴扣押,他不忘使命,逃脱后与西域的康居、月氏,乌孙等国建交,沟通中西文化,回国后又与霍去病共同领兵,利用熟悉西域地形优势,共同抗击匈奴的历程。本书首次从宏观历史的视角出发,整合中西方史料,全面展现张骞两度出使西域的全过程,凸显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秉承和平、诚信的外交
《三国志》,西晋陈寿撰。六十五卷,分魏、蜀、吴三志。纪传体三国史。无表、志。魏志前四卷称纪,蜀、吴两志有传无纪。对魏的君主称帝,叙入纪中;吴、蜀则称主不称帝,叙入传中。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属于官修的有晋王沈《魏书》、吴韦昭《吴书》,属于私修的有魏鱼豢《魏略》,为陈寿撰魏、吴两志的主要依据。蜀国无史,但陈寿为蜀人,又为史
他,一统天下的始皇帝嬴政。他,亡秦灭楚的汉高祖刘邦。赫赫有名的两位秦汉王朝创建者带着他们的皇子、皇孙们强势回归,开启了新的群聊。 九五至尊的皇帝每天都在想什么?是天下的兴衰与万民的福祉?是家庭的纠纷与个人的恩怨?还是今天的早饭、午饭与晚饭? 翻开本书,在欢快、热烈又富有深度的聊天气氛中探寻与传统历史不一样的秦汉皇帝。他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独掌曹魏大权,拉开了魏晋禅代的序幕。后世多将胜利归因于司马懿的隐忍奸诈。但本书作者握中悬璧,在细翻《三国志》《晋书》等史料后,发现了一个经常被忽视的细节: 高平陵政变当天,有三个不引人注意的身影出现在司马懿身边:太尉蒋济、司徒高柔,以及太仆王观。一个隐秘的线索由此浮出水面:
《漫画晋朝二百年》是一本晋代历史入门读物。本书以令人捧腹的漫画拉开晋朝历史大幕,生动再现晋朝风云激荡的历史与风俗文化。全书分为两章,第一章以时间为线介绍晋朝历史,第二章展现晋朝风俗文化,再现晋代百姓生活图景。全书以文字为主,漫画为辅,作者用忍俊不禁的语言和生动幽默的漫画,轻松有趣地讲述晋朝历史及风俗文化,为读者进行了一
《三国史话》是吕思勉为大众所写的一本历史科普读物。作者从“宦官”“外戚”“黄巾”和“后汉的地理”等方面写起,还原史实真相,对董卓的扰乱朝纲、曹操的崛起、司马氏的兴盛衰亡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还为一些被文学丑化的人物“辩诬平反”。语言通俗生动,既纠正了人们对三国历史的认识偏差,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