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围极端干旱给人类社会、自然环境以及经济体系带来了深远影响,如何有效地监测和评估大范围极端干旱、建立合理的应急管理机制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书介绍了协同多遥感参数与地面历史干旱记录构建综合监测指数技术,构建了大范围极端干旱应急监测与影响快速评估方法,并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大范围极端干旱监测的典型应用案例,旨在为政府决策者、
这本书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回答了臭氧损耗、消耗臭氧层物质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相关科学内容,一共分六个部分20个问题。六个部分包括大气中的臭氧、臭氧损耗过程、平流层臭氧损耗、管控消耗臭氧层物质、臭氧层损耗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影响、未来的平流层臭氧。20个问题包括臭氧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它在大气中的什么位置?我们为什么要关
本书对山西省不同定位系统获得的闪电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对其探测效率和精度进行了评估,详细阐述了雷暴日、雷电流、时空分布等闪电活动特征,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雷暴天气产生的环境场参数特征,探索了雷暴天气预警的应用研究;利用雷电灾害数据对各行业的雷灾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给出了应对措施,同时给出了煤矿、石化等防雷重点行
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本书稿从社会学、伦理学的角度论述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动各方采取务实的气候行动。其观点与我国提倡的“共同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不谋而合。作者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提倡代际“正义”,即当代人有义务确保后代人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确保后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地基云图识别技术,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地基云图概述、深度学习与图像识别概述、基于改进CloudRVE的地基云图分类方法、基于增强全卷积神经网络EFCN的地基云图分割方法、基于云编码-解码网络CloudU-Net的地基云图分割方法、基于双通道注意力云编码-解码网络的地基云图分割方法、基
本书以气象观测数据和遥感资料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参考大量文献,广泛采纳第一次、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国内外高原气象研究的科技成果和全国灾害普查调研成果,全面系统分析阐述昌都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全书共包括昌都概述、气候要素特征、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及风险区化、农业与气候、气候资源与区划、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7章,以
加强干旱灾害风险基础理论研究、完善干旱风险评估方法、强化旱灾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干旱灾害损失,保障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本书以农业干旱、城市因旱缺水和生态因旱缺水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农业、城市、生态等不同承灾对象旱灾风险孕育机理;构建了面向不同承灾对象的旱灾风险动态评估技术。本书成果可作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
本书是一部探讨气候变暖问题的环境学著作。与当前的主流认识相反,作者认为人们对气候变暖产生的恐慌过头了。当前的政治家、活动家和媒体都在宣扬气候变化正在毁灭地球,但他们承诺的对策的实施成本高昂,且基本无效,反而阻碍了发展。作者认为,我们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在正确的科学和经济学基础上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本书以数据为论据,以人为中
《中国气象学会百年史(1924—2024)》汇集了中国气象学会从1924年创建至2024年百年间的重要史实资料。本书以图文形式详细记录了中国气象学会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包括重大事件、重要决策、科研成果、组织架构的演变等,集中反映了中国气象学会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学会在推动气象学术交流、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创办气象核心期刊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典型洪涝灾害事件应对过程案例分析与共性做法提取、基于典型案例分析的洪涝灾害调查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等上下篇章节内容。上篇聚焦于近年来我国频发的暴雨洪涝灾害,选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2019年6月上中旬广西广东江西等6省(区)洪涝灾害、2020年7月份长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2022年6月